首页 理论教育 白云山虎字石崖与刘永福:广州故事第5集

白云山虎字石崖与刘永福:广州故事第5集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启文刘永福题虎字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有一幅不规整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崖石右方刻一草书“虎”字,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人称它为“白云山虎字石崖”。保存完好的白云山“虎”字摩崖石刻,就显得弥足珍贵,这当中的传奇故事,首先要说书写“虎”字的黑旗军提督刘永福。重阳之日,他携心腹将领同僚往白云山游览,登峰远眺,饮酒谈天。“虎”字左侧,有刘永福部属吴氏所作石刻跋记。

白云山虎字石崖与刘永福:广州故事第5集

徐启文

刘永福题虎字

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有一幅不规整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崖石右方刻一草书“虎”字,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人称它为“白云山虎字石崖”。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近百年来更是历经沧桑频遭破坏,到当代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等。保存完好的白云山“虎”字摩崖石刻,就显得弥足珍贵,这当中的传奇故事,首先要说书写“虎”字的黑旗军提督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原名义,又名建业,字渊亭,钦州古森洞小峰乡(今属广西防城)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他少时家贫,8岁时随父流亡到广西南部的上思县。从13岁起在左江当船工,又曾一度流浪到越南芒街做工。刘永福曾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同治四年(1865)领导起义军在广西安德北帝庙举行祭旗仪式,因所用旗帜为七星黑旗,故称“黑旗军”。19世纪60年代黑旗军移到滇越边境一带活动,逐渐扩充到两千多人。刘永福“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死力之”。黑旗军不受清朝节制,光绪八年(1882)中法战争,才受清政府收编,授予他记名提督,应越南政府邀请,率黑旗军3000人入越南,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斗争,令法军闻风丧胆,屡次大败法国侵略者,越南人民喻黑旗军为“北圻长城”,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加封一等义勇良男爵。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帮办台湾防务,被推为台湾民军抗日首领,但终因孤军无援失败。(www.xing528.com)

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从台湾返回大陆,驻营广州白云山下燕岭,隐居沙河。刘永福在广州驻营练兵,修建“刘氏家庙”,度过了晚年大部分岁月。重阳之日,他携心腹将领同僚往白云山游览,登峰远眺,饮酒谈天。远看山云滚滚,勾起他对戎马生涯的回忆,不禁心潮起伏,下山归刘氏家庙后,遂挥笔写下这个奇特的“虎”字。

刘永福为何对“虎”字情有独钟?传说刘永福曾有一梦,说他是黑虎托世的“黑虎将军”。他书写时,选用一整张大宣纸,上面画两只圆圈为两颗大眼睛,右上方有两爪,左下方亦有两爪,“虎身”即如草书“虎”字。当写到中间一笔,为挺直有力的悬针,即虎字草书最后一笔(俗称虎尾)时,因纸太长难以运笔,他别出心裁,饱蘸墨汁,把毛笔放在竖笔开始的地方,喝一声:“拉!”手下的人两手稳拿宣纸的两角,徐徐倒行,这样写好,宛若拖着一条长长的虎尾巴……远远望去,虎字犹如一只久经风霜、老成练达的“老虎”,意趣横生。石刻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并钤有“臣刘永福”及别号“渊亭”两个方印。“虎”字左侧,有刘永福部属吴氏所作石刻跋记。

刘永福1907年称病告老还乡。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回广州出任广东民团总长。后辞职回原籍,1917年病逝于钦州。广州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今广州除沙河的刘氏家庙外,还有一个原“石人窿村”改名的永福村和一条永福路。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广州人在黑旗军原驻地建造了一座“刘义亭”。“刘义亭”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内一僻静树林中。“虎”字摩崖石刻。在1995年5月能仁寺重修开放后作了整修,1999年7月27日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