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滢
陆贾雕像
在今天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中的西侧,南石头行政街的辖区内,有一个小小的“庄头公园”。公园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着,被喧闹的车水马龙环绕着,园内那点点的绿色花色显得是那么的“袖珍”。
然而在三百多年前的清代,广州河南的庄头一带是著名的花田区,大片大片望不到边的花田,花卉铺天盖地的、四季不断。
清代的广州河南有“花洲”“花田”之称。当时河南的庄头、瑶头、五凤、南村、小港、南石头等地的农民,几乎都是花农;他们靠种花卖花维持生活。清人陈华咏广州河南有诗云:“三十三乡人不少,相逢多半是花农”。
在当时庄头一带漫天的花田中,以素馨花的种植最为著名。清人因而有“十里花田百卉芳,个中惟有素馨香”之句。素馨花本名“耶悉”,亦名“耶悉茗”,是常绿灌木,其枝干袅娜,花叶纤细,花朵细小,颜色素白,清香袭人。
素馨花的种植在广州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陆贾(约前240—前170)的《南中行纪》中,就有“南中有花,惟素馨香特酷烈”之说。晋代的嵇含(263—306)在《南方草木状》中记载曰:“耶悉茗花、末利(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此二花特芳香”。素馨花因为在广州河南种得特别多,所以有“河南花”之称。后来,庄头一带日渐成为著名的“素馨之乡”。根据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当时庄头“周里许,悉种素馨,亦曰‘花田’”,“花田者,河南有三十三村,旧多素馨,花时弥望如雪,故云”。清代康熙年间(1700—1722)的钮玉樵则记载曰:“珠江南岸行六七里为庄头村,家以艺素馨为业,多至一二百亩。”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1806)的《羊城古钞》记载曰:“今河南庄头村遍种素馨,居人以此为业……亦名花田。”(www.xing528.com)
素馨花
广州河南民间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南汉时期(917—971),在庄头村一花农家有位名叫素馨的女子,美丽超凡、温柔善良。她家田地种着耶悉茗花,她常常把雪白的花朵簪在头发上,愈加显得楚楚动人。后来南汉末代皇帝刘选妃,貌美出众的素馨被选入宫,颇为得宠。她在宫中一如既往把耶悉茗花簪在发髻上,将耶悉茗花串成花灯挂在宫室里,以耶悉茗花泡茶。后来素馨忧郁而死,死后葬回庄头的田地之中。不久,在她墓地的四周长出了成片成片的耶悉茗花,花朵特别洁白,香气特别浓烈,远远胜于其他地方。每当月夜,皎洁的月色映照在雪白的花田上面,如梦如幻;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传说花田中有一个全身素白、美丽异常的女子,若隐若现,四处飘游,好像是对花田有无限的眷恋。乡民中有大胆者跟踪前去,但是无论走得多快,都跟不上那个女子,只是闻得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这就是“庄头月下素馨魂”的传说。后来,当地人将耶悉茗花改名为“素馨花”,将素馨奉为花神。
在清代专门吟咏地方风土人情的文人竹枝词,以及清代著名学者的诗作中,有不少提及广州“素馨斜”(即素馨坟)。
庄头一带的素馨花在夏日开放,花期很长。据史籍记载,素馨花开放时“远而望之,若白璧璀璨”,“珠悬玉照,数里一白”。而“花田月夜”则是清初的“羊城八景”之一。
庄头一带的花农都以种植素馨花维持生活,有“一生衣食素馨花”的诗句流传。民国时,庄头花田已消失。但这一带的老村民仍十分怀念素馨花以及素馨女的传说。20世纪末,庄头公园建成,还建起素馨女塑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