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明
清代的象牙街
广州越秀区有条街巷名叫“象牙街”,其街名是怎么来的?在历代地方志里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沿袭的说法是从明代开始,这一带有许多生产经营象牙工艺品的手工作坊。
明朝的时候,象牙街一带靠近江边。广州是著名的通商口岸,能买到优质的非洲象牙,广州的牙雕艺人把象牙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外国友人纷纷出高价购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专门进行象牙原料以及工艺品买卖的市场。象牙雕刻的艺人们就在这条街上工作、生活。(www.xing528.com)
从现在的街道分布来看,当时的规模不小,除了一条象牙街主干道贯穿其中,还有许多支干道,如象牙一巷、象牙北街等,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繁华景象。
但是,江岸逐渐南移,象牙街在数百年间也慢慢转移到南面的大新路,到清代大新路成了著名的“象牙一条街”。大新路和原来的象牙街相比,交通更为方便,街道更为宽阔,店铺更加整齐划一。清道光年间,广州牙雕业出现了行会。清末,在行会之外又有一批自立门户的艺人或自学成才者成立大牙行,大牙行的会址在小新街,人称“象牙会馆”。日军侵占广州时,会馆被毁,原刻的碑记已经消失。大牙行的成员有联盛、棋昌盛、浴丰、诚昌、广福、永亨、新联盛等字号,生产经营都集中于现在的大新路一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很重视象牙工艺的发展,成立了大新象牙厂等专门生产象牙制品的工厂,后来搬迁离开大新路。现在,在象牙街附近的大新路上只剩一家卖象牙的小店——图铭象牙。象牙街早已经没有象牙了。
现在,在象牙街这块风水宝地上,取代象牙雕刻的是新兴的制鞋业。如果说早年的象牙工艺品是一种专供帝王贵族欣赏把玩的高档艺术品的话,如今的鞋子则是一种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鞋街的兴起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高档的艺术品到低廉的生活必需品,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广州一直是珠三角著名的经济发展中心,始终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人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