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洪桥街的历史由来

广州洪桥街的历史由来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泽泓洪桥街广州市东西干道东风路中段北侧相交有一条洪桥街。于是“黉桥街”被改成了“洪桥街”,原先的黉桥一巷、黉庆坊、黉桂大街也通通跟着改成为洪桥一巷、洪庆坊、洪桂大街了。如此说来,黉桥是学宫前的桥了。因为旧时秀才是从学校出来的,称为“黉门秀才”,秀才们走的桥,也被尊称为黉桥。桥南的街名随之称为黉桥街,一直到了当代。原来是清兵攻城时,四周居民皆逃遁一空,考试的号房被士兵占据为营房。

广州洪桥街的历史由来

陈泽泓

洪桥街

广州市东西干道东风路中段北侧相交有一条洪桥街。除了洪桥街之名,这一带还有一些带“洪”字的地名,诸如洪桥一巷、洪庆坊、洪桂大街等。这一切似乎与洪桥有关,难道这一带以前有座洪桥?

原来,此“洪桥”是“黉桥”的讹称,“洪”“黉”同音,原先此地有“黉桥街”之名,现代认得“洪”字的人要比认得“黉”字的人要多得多,也就有些人或不知就里,或贪图方便,将“黉桥”写成“洪桥”了。“文化大革命”中扫“四旧”,有人说,“黉”字是四旧,更多的人附和,说“黉”字太难写了(繁体的“黉”字笔画还要多一些)。于是“黉桥街”被改成了“洪桥街”,原先的黉桥一巷、黉庆坊、黉桂大街也通通跟着改成为洪桥一巷、洪庆坊、洪桂大街了。(www.xing528.com)

一地之起名,总有些缘故,那么,“黉桥街”是如何得名,这“黉”字又如何与“四旧”沾上边呢?黉是古代的学校。《周书》就有将学校里称为“黉中”的说法。学校也叫“黉序”“黉校”“黉学”,校舍就叫“黉宇”“黉舍”,学宫叫“黉宫”,学宫的大门叫“黉门”。如此说来,黉桥是学宫前的桥了。明代,各地秀才赴省城科举考试,作为试场的广东贡院,就位于广州城内小北门附近的观文街,此街早已不存,具体位置大约在今小北路北段的大石街、小石街、洪桥街一带。从今存的古籍《岭海舆图》、嘉靖《南海县志·隶省城图》,可以看到地图中所绘的在粤秀山下东侧,赫然标有“贡院”的字样。贡院也称试院、考棚,各县童生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得以正式录取者称生员,亦称秀才。院试是由朝廷派出的官员(称为学政)来主考的。据古籍记载,考生们进出观文街,必依次经大石街过小石街,途中要经过一条石桥。每当录取情况放榜时,出外看榜的考生争先恐后,于石桥上拥挤而险象环生。

清代广东贡院红楼两侧的号房

有一年,监察御史陈联芳到广州监考,发现贡院面积不大,而且贡院外的这处石桥实在太窄了。于是,他亲自督促番禺、南海两县官员,将贡院扩大,同时扩宽石桥,将桥名取为“万里桥”,意为鹏程万里,并在桥旁建了一座亭。因为旧时秀才是从学校出来的,称为“黉门秀才”,秀才们走的桥,也被尊称为黉桥。桥南的街名随之称为黉桥街,一直到了当代。附近的地名,因此相关的就有两类,一类,就是直接采用了这个“黉”字的,如上述的黉桥一巷、黉庆坊、黉桂大街,什么庆呀、桂呀(科举考试及第称为折桂),都是希图科举高中的意头。还有一类,就是虽然没有出现“黉”字,也与在贡院科考高中有关,如今在此一带的老街还存留有丹桂里、天香大街、步蟾坊等,皆取“蟾宫折桂”之意。明代广州贡院随着明朝的灭亡,也结束了其使命。清兵南下,广州城内备受战火蹂躏,贡院成为营房。清朝坐了江山,认识到通过考试,除了可以控制读书人的思想,选拔人才之外,还能稳定社会、巩固统治。于是,在顺治时开始恢复科考,康熙年间,推广到全国。在广州,恢复院试时,贡院已受战火毁坏,不能使用,只能借用寺院、署衙之地为考场,权宜集中士子,结草蓬为号舍,因陋就简,遇上刮风下雨,苦不堪言,“上蒸下漏”;联木为几凳,“一动则十几皆摇”。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贡院之事提上官府日程。广东巡抚李士桢到明贡院原址巡视,只见其建筑尽毁,业为平地,茂草繁生。原来是清兵攻城时,四周居民皆逃遁一空,考试的号房被士兵占据为营房。另一方面,更有风水家指说周围都是旧址,地脉已伤,灵气泄尽,风光不再,因而提出迁址建贡院,而选中之新院址位于城南承恩里,即今中山路一带,民国时改称承平里,至今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西侧仍保留此巷名。当时新建的贡院,十分气派,光号舍就有5000间,到了晚清贡院鼎盛时期,累计有1万多间号舍。科举停废,贡院改为师范传习班、师范学堂,民国在这里筹办了广东大学,又改称国立中山大学,现在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馆址。除了见于贡院老照片中一排排的号舍,那高出号舍的明远楼今时尚存,成为见证历史的文物保护单位。至于明代广东贡院的历史,只能从洪桥街一带的地名予以见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