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社团管理实践探索

学生社团管理实践探索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意识,学生社团为大学生的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每个大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社团活动的开展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来引导学生个性的进发,使学生在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管理实践探索

学生社团是职业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想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的第二课堂,学校思想的传播有赖于社团活动的帮助,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社团的文化宣传力量是巨大的,并且能够深入人心。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倡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完全和正确认识学生,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在对社团进行管理时必须采取全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社团在新形势下良好地发展下去。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科学管理法、物质保障法、干部培养法、交流平台构建法、专业指导强化法、自主参与法、团体精神强化法和分类管理法等。

(一)科学管理法

首先,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对学生社团管理进行科学定位。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也是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第二课堂,能够极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社团的大部分活动是在社会上开展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此看来,学生社团与高校普通教学工作具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学校党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正确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给予学生社团最大的支持、帮助和指导,积极推进学生社团的科学定位,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其中,将学生社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其次,要进行动态监督,分类管理。大学校园中学生社团众多,种类丰富,为了确保学生社团管理更加规范,就需要高校成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该机构应由领导、辅导员、社团骨干成员共同组成,在校党委、团委的统一指导下,共同完成对学生社团的动态监管,及时解决各个社团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种类丰富的社团进行分类,如公益服务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等,根据不同的社团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物质保障法

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物质保障做基础,物质保障主要包括政策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和设施保障,职业院校党委、团委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切实满足学生社团发展所需的物质需求。从组织上支持、关心学生社团的发展,指导社团活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加大对学生社团的资金投入,设立社团发展的专项经费,满足学生社团发展的资金需求。选拔优秀的导师或聘任社会上专业人员深入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社团沿着正确、科学的路线发展。同时,学生作为社团的主体,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此外,职业院校要充分掌握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并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路径。

(三)干部培养法

社团骨干是学生社团发展的“领头羊”,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他们的思想、言行对社团成员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社团骨干的思想意识、工作方法等息息相关。责任心强、心理状态较好、善于沟通是社团干部的基本素质,此外,一名合格的高校学生社团干部更应该具有基本的管理知识,了解社团发展规程。学生干部不培训,不关心,只凭其热情投入工作,社团将无法长久。学生的心智终究还不健全,承受能力有限,被打击后很容易就减退热情,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社团的平稳前行。因此,职业院校要做好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工作,在整个学生干部培养体系中也要融入学生社团骨干的培养计划,不断加强对社团骨干的思想教育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社团骨干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社团活动中起到组织带头作用,依靠社团骨干的影响力来实现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四)交流平台构建法

以前的学生社团活动只局限于校园内部,学生难以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对外沟通能力。随着大学与社会交流的日益密切,当今“00后”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人交流的意识更为强烈,这就要求学生社团要转变以往封闭式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社会化的社团活动,与社会、企业、同类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及早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要构建交流平台,指导学生社团之间加强交流,并推进校际活动,实现社团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不断提升社团组织、策划、实施的能力,促进学生社团健康、稳步发展。(www.xing528.com)

(五)专业指导强化法

职业院校的社团管理部门和教师在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提升指导部门及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将社团指导教师的培训纳入整个教师培训计划之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与激励体系,激发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社团活动的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指导部门和指导教师要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社团提高活动层次,在社团活动中融入教育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从而推动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六)自主参与法

首先,要充分地给予大学生自主策划、自主参与的权利。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多变性,而且自主意识较强,他们希望在各种事物中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学生社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只需在宏观上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社团活动应由学生自己去组织、策划、实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才能、组织协调能力等,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大学生的个性引导。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意识,学生社团为大学生的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每个大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社团活动的开展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来引导学生个性的进发,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对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七)团体精神强化法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目标,虽然每一个成员都是单独的个体,但都必须为社团的利益和发展而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学生社团是一个集体组织,成员的个人主义会对社团的建设、发展与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学生社团要始终坚持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员共同的目标和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社团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使社团的作用在集体精神下得到最大的发挥。此外,学生社团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所有社团要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将自身利益纳入学校整体利益之下,促进社团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坚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其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保证学生社团的正常运转。

(八)分类管理法

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学生社团类型也在不断变换。类型不同,活动形式和发展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管理学生社团不可以统而管之,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和主题的社团,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这与人才培养规划的道理是相通的。例如,针对思想理论类社团,要用政治的高度来培养和打造,可以在政策支持和师资力量上予以倾斜,促使其与“两课”教研室形成互动,受其指导。这类社团,不求数量和声势上的浩大,重在打造精品,集结先进青年,通过对各类政策的学习、学生报告团宣讲活动、热点时事学习沙龙等形式,或针对社会现象、校园身边事成立小组展开调研并形成报告,以此表达青年愿望,凝聚有志青年。针对文艺体育类社团,积极鼓励他们向外界宣传自我,寻求合作伙伴,获取社会支持,如与企业、商家或者创业校友等签订协议,通过策划、组织活动,既展示了社团的成果,又为合作方进行了宣传。这样的社会运作,一方面解决了社团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提供了机会。当然,这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监管和督导,确保学生社团市场化运作的规范有序。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社团的特点、功能,实行分类管理,能使社团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