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学生理论教学管理内容解析

职业院校学生理论教学管理内容解析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制度管理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管理、考核等常规所制定的对学生出勤与纪律情况、课堂学习的制度与执行等方面的考查。各任课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根据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运行计划,上交至各教研室。

职业院校学生理论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宗旨,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对学校理论教学工作进行协调、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理论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以符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要求。总的来说,职业院校学生理论教学管理通常由教学常规和教学过程管理两个部分构成,主要涵盖了教学常规、学生训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任务在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一)理论教学常规管理

职业院校学生理论教学的常规管理就是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日常管理,主要由“教”“学”及教务行政三个方面组成。

1.“教”的常规管理

“教”的常规管理即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包括对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和成绩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

(1)备课管理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开展的教学准备活动。备课管理就是对教师备课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备课管理主要通过对教案的检查和评估进行,不仅要帮助教师明确备课的意义,还要针对教师备课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上课管理

上课时教师根据教案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上课管理就是对教师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价。上课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听课和评课,上课管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作业完成和辅导情况,进而对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产生深远影响。

(3)布置与批改作业管理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布置与批改作业管理是对这一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的活动,应从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及作业查评等方面着手,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

(4)成绩考核管理

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查和学期考试两个阶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管理是对教师平时考查和出卷命题的有利监督方式,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考核,以准确体现教学成效。

2.“学”的常规管理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称之为“学”的常规管理,包括学习制度、学习成效考核、学生奖惩考核等基本环节的管理。

(1)学习制度管理

学习制度管理是“学”的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学习制度管理主要是针对课堂学习、管理、考核等常规所制定的对学生出勤与纪律情况、课堂学习的制度与执行等方面的考查。

(2)学习成效考核管理

学习成效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升留级与毕业的重要依据。学习成效考核管理主要是规范平时考查、试卷考查形式和标准,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全方面监控。

(3)学生奖惩考核管理

学生奖惩考核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受奖励、处分情况的主要依据。学生奖惩考核管理将对学生的奖惩进行具体的系统量化,更加规范、有序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教务行政的常规管理

教务行政工作是学生理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编班管理、制表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

(1)编班管理

把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按照比例合理分配在一起的过程叫作编班,班级的编定应一次完成,保持相对稳定,以便实施教育教学。

(2)制表管理

制表包括编排学期课表、作息时间表及其他教学相关表格,合理地编排教学相关表格,有利于规范课务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指导教学安排,确保教学质量。

(3)学籍管理(www.xing528.com)

学籍管理是学校理论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入学与注册、学生档案、学籍异动、考核与奖惩等方面的内容,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过程处置与记录。

(4)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资料是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数据的集中反映,凡是上级文件、规章制度、计划总结、试题试卷、活动材料、教师业务档案等内容都属于教学档案范畴,需要分类整理、妥善保存。

(二)理论教学过程管理

一般来说,学生理论教学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

1.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培养专门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院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教学计划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实施等环节。

(1)制订教学计划

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由教务处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统一原则,安排各教学单位按专业制定初稿,签署意见后报学校教务处。教务处负责提交专家调整、审核,并将专家意见反馈至各教学单位进行修改和调整,由教务处统筹定稿后报主管院长批准。一经批准,各单位不得随意变更。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时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等课程之间的关系,制订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计划,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编写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除公共课程和某些基础课程由国家统一颁发教学大纲外,其他课程应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修正教学大纲,并按专业汇编成册,以克服课程间的重复和脱节,并据此进行教学准备工作,以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教学运行表

教学任务书通常在每学期期末由系主任代表学校下发至各教研室,各教研室通过深入研究讨论,落实到具体的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根据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运行计划,上交至各教研室。再由各教研室进行讨论,核准后执行。如遇到教学进度计划或内容确实需要更改的情况,应经教研室讨论同意后,报系主任批准。

(4)确定任课教师,选定落实教材

各门课程任课教师人选的选定,应由各教研室根据下达的教学任务,结合本教研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推荐。一般应推荐专业对口、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如有新任教师授课的情况,应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各任课教师采用统一教材,教材由学校教务处教材科每年分两次进行征订(5月征订翌年春季使用教材,11月征订翌年秋季使用教材),如需使用自编教材(讲义)、实验指导书补充教材等,必须填写使用申请表,分别由教研室、系主任、教材科签署意见,上报教务处审批。

2.教学组织管理

与教学计划管理密切相关的是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是完成职业院校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可以从做好教研室组建、合理地安排课务等两方面着手。

(1)做好教研室组建

教研室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的有利保障。做好教研室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同一学科教师在三人以上可成立教研室,不足三人可将性质相近的学科教师组织成立多学科教研室”为原则建立和健全教研室;二是以“管理能力较强,且具备较高学科教学能力”为原则选任教研室主任;三是以“形成良好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以指导教研室工作,使教研室能够有效运行。

(2)合理地安排课务

学校安排课务,应考虑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学识专长,并结合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虽然每个教师的任课是相对固定的,但应该考虑适当的轮换制度。如教师经过自学、进修或培训后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安排有经验的教师采取“传、帮、带”的形式适量安排课务,使任课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得以提升。

3.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依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全面设计、组织实施、检查分析,以确保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它是整个教学管理的核心部分。应从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和构建课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两方面进行。

(1)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质量。它是校企合作教育资源与课程结合条件下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的职业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要素的系统反映。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应满足学生的人文需求,包括升学、就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包括目标、规格、岗位等内容来进行制定。

(2)构建课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

做好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除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外,还应抓好课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效指标,它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成就或结果表现,是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认可度的综合评价;二是成绩指标,它是反映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学习质量指标,涵盖了考试成绩、考试等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三是教学工作质量指标,它是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衡量指标,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态度与责任心,以及学生反馈的满意度;四是教学设计工作质量指标,即专业、课程、教材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是进一步进行设计更正或优化的重要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