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中国纺织大学到软件开发大厦,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从中国纺织大学到软件开发大厦,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东华大学还称为中国纺织大学,2000年年初更名为东华大学。因为当时我学的是外语专业,在生物制品研究所进入了外事部门中的合作部,去那里担任经理助理的岗位,主要从事外语方面的对外接待和外贸项目的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三年。我于2006年进入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担任国际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公司,也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在国外上市的一些企业。

从中国纺织大学到软件开发大厦,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我1999年考入东华大学,进入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习。当时的东华大学还称为中国纺织大学,2000年年初更名为东华大学。当时东华大学是在延安西路,刚进去的时候还没有那些新的宿舍,只有靠近新华路的两栋学生公寓,而且那时候学校里一些新的设施还都不齐全。外语专业是东华大学比较新的专业,学校为了办好外语学院也花了很多心思,当时还请了一些复旦的教授来给我们讲课。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2003年我们大四时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东华大学的英语专八通过率超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那件事情确实让我们学校领导自豪了一段时间。在我毕业之后,外语学院又进行了扩充,增加了日语、国际商务英语等专业。

2003年毕业以后,我选择留在上海工作,当时进了一家国企,叫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所在延安西路番禺路,离东华大学很近。这是学院辅导员给我介绍的工作,在我毕业的时候,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辅导这方面已经非常重视了。当时一些知名大企业来校园招聘的机会比较少,比较常见的就业渠道就是辅导员或者老师介绍,以及自己出外求职。因为当时我学的是外语专业,在生物制品研究所进入了外事部门中的合作部,去那里担任经理助理的岗位,主要从事外语方面的对外接待和外贸项目的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到2006年跳槽到了张江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从事软件经理的工作,这个岗位应该说和英语也是息息相关的。这是一家外资企业,里面有一个外资控股方,因此需要用到外语跟国外的一些专家进行交流。在工作中,我发现大学里学到的很多东西在工作中还是相当有用的。这点我还是比较感谢外语学院的一些老师,因为他们并不拘泥于课本上的东西,还会给我们一些课外的材料甚至于很多老师会带我们班级去看一些英语的原版电影。外语学院的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于2006年进入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担任国际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公司,也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在国外上市的一些企业。在2009年年底时,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苏州锦凯纺织有限公司正筹划在美国上市,我通过一些朋友的关系同锦凯的董事长有过几次见面沟通,2010年年初的时候我正式到锦凯,当时锦凯也需要比较多的这方面的人才,因为上市,需要跟海外进行长期的沟通,因此需要一些懂英文并且对项目管理比较有经验的人,当然还需要一些财务方面的人才。于是锦凯在2010年年初从上海、苏州等地招聘了大量这样的人员过来,一起来帮助锦凯进行美国上市的项目。

从2010年年初到锦凯以后,我基本上就在全力做这个上市的项目,在美国上市首先要找一个券商方面的公司,要找一个投资银行帮忙在美国操作这个项目,要找投资者,同时还要找律师帮忙处理法律方面的事情,要找一个美国的会计事务所帮忙做上市前的审计。也就是说,我需要和各个方面的人员每天进行交流沟通,其实这对我也是一种锻炼。就这样一直做到12月的时候,锦凯在美国纳斯达克州成功上市。(www.xing528.com)

在这一过程中也是有很多困难的,比如说,我也有跳槽不成功,并且要经历几个月的失业期的情况。当然,碰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心情会非常压抑和低落。要战胜困难就不能让自己被这种比较压抑的精神控制住,要自信,要始终相信自己还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要把困难看成是暂时性的,更要多和外界交流。当时我处在失业期,没什么事情,也会经常回学校找以前的老师,或者是去找那些留在学校里读研的同学,大家一起交流沟通,聊聊天。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其实没有给自己造成非常大的心理阴影,反而觉得那几个月自己过得还挺潇洒、挺悠闲的。所以我觉得,身处困境时,千万不要很灰心或者很有压力,关键是要有信心,然后多同朋友进行沟通,多从亲人那边取得支持和鼓励。

我从国企到外企,又到现在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工作环境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所以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外企和中国国内的私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氛围完全不一样:在外企的分工更加明确,每个人都是在公司治理的架构当中,在这样一个固定的环节上,很少会去干预别人的工作,每天只要比较流程化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而在私营企业,虽然在某个工作岗位上,但是周围很多事情都需要去了解。比如我初来时担任项目上市主管,但是公司里一些省市名牌的申报,或者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申报等也都会找我去做。其实这样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每天会接触到很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跳槽后对新的专业知识又要做一段时间的积累,我相信大家到了一个新的岗位上,花几个月的时间,应该都能够把这些学会,比如我第一份工作与生物制药相关,第二份工作处于IT行业,跟计算机、软件打交道,都需要熟悉相应的专业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