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成长在一个“文革”年代的普通农村家庭,我明白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我认为环境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小环境便是家庭,家庭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父母都很重视教育,当时大多是男孩子优先读书,女孩子读书的很少,但是我母亲坚持让我读书。母亲虽然只读过一年的私塾,文化程度不高,但和父亲一样,她依然鼓励我走上知识的道路。
而大环境就是“文革”后期。1972年到1979年是我的小学时代。在“文革”的环境下大家都不愿意学习,但我却比较爱读书,小学时成绩很好。
改革开放以后,我有机会读高中,所以我一直对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怀着感激之情。当时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到重点中学。但刚到新学校的时候我仅仅排到了全校的100多名,跟别人差距很大。于是我下决心努力,半学期后我成了第一名。
当时14岁的我,是第一次离开家。因为条件差,没有公交车,每个星期回家都要走半天,从中午一直走到天黑。后来,我加入了田径队,每天都跑步,身体变好了,长高了。记得当时还被县长邀请在全县通过广播喇叭向大家介绍成绩好的经验。(www.xing528.com)
现在回顾过去,无论是当时的大环境还是小环境,给我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为环境,我曾受到一些排挤,但这更促使我用功读书,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的机会。父母对我读书的支持,则为我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我认为我人生第一站就是我的中学时代。虽然当时受到“文革”冲击,但是父亲从小就重视我品格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教育我要热爱党,而母亲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家庭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上海电视台对我采访时,我就提到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真的很了不起。直到后来读大学,母亲还希望我读博士。虽然他们不清楚我现在的工作具体是做什么,但是他们仍然希望我能在学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所以小学到中学是对我的启发和影响。小环境、大环境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它会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为你打下基础,为你指引方向。所以教育是全方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社会教育,都贯穿人的一生,不断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