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纤材料人生:王华平师谈春秋

化纤材料人生:王华平师谈春秋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先后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跟踪)、上海市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先后获得2006、2007、2011、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2008、201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福建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王华平,1965年7月出生,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员,教育部高性能纤维与制品重点实验室(B)主任,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纺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纤维平台主任,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中心副主任。“211”三期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纤维成形理论与加工技术研究负责人,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中纤维成形新技术研究负责人。美国纤维学会会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纤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纤再生循环纤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合成纤维工业”编委会副主任。先后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跟踪)、上海市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研究方向为:高聚物基纳米复合纤维材料及功能材料、新型纺丝成形理论及其加工技术(包括纤维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天然纤维与高性能纤维的清洁化制备等。他与所带领的团队,准确把握纤维材料学科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纤维成形动力学和工程技术开发工作,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活跃在学科与行业的前沿,在化学纤维的绿色化生产、化纤成形理论及新产品的开发、纳米改性复合纤维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曾参加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涤纶超高速纺丝工艺与设备研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涤纶细旦纺丝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与高速纺丝国产化推广工作。中国工程院“生物基纤维产业化前景”第一课题副组长;中国工程院“2016—2030中国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纤维新材料课题负责人;参与“十二五中国纺织科技创新战略”、“十二五中国化纤工业发展规划”;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发起“中国化纤再生与循环技术创新联盟”,2012/2013、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柔软深染聚酯纤维的研制和产业化、超仿棉PET聚酯纤维制造产业化技术开发、新一代聚己内酰胺(PA6)功能性纤维材料开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创新培育工程、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上海市曙光计划、国防预研项目、上海市重大产业化等项目九十余项,其中20项相关技术与产品获国家火炬计划及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先后获得2006、2007、2011、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2008、201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福建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在纤维成型机理与工程方面等发表SCI论文一百二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六十余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