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现在各种媒体和网上关于一个人的出身对其影响的讨论甚多,像“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等等。我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成长在上海这个时尚大都市里,实际上是在上海的郊区农村——崇明。我家没有人当官,算不上“官二代”;没有人经商,也不是“富二代”。我是小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照我自己的说法,是“儒二代”,“小儒”家的第二代。祖父虽然是个农民,但全力培养父亲,塑造父亲成才。父亲也不负祖父的期望,考上了本科,但考虑到家中境况,毅然舍去本科而选择去读教育专科。从那以后我们家就算是知识分子家庭,所以我起名“儒二代”,不官不富也不穷。
环境对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家风熏陶
父亲是个中学教师,一生兢兢业业教书,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作奉献,早已是桃李满天下。父亲最显著的特点是爱岗敬业,特别是日寇占领崇明的时候,学生辍学了,就父亲和几个一起教书的朋友站出来办了个补习班,把辍学的学生召集起来读书,虽然有时连工资都发不上,但他一如当初那样坚定,从未退却。日本投降后,这些学生都进了高中,大多上了大学,有了很好的前途,他们特别感激父亲,还经常来看望他。同时,父亲一生自强不息,他虽然只读了专科,但坚持自学,善于总结经验。因此后来长期执教高中,书教得很好,当过数学教研组组长,还当过崇明县人民代表。
他对我们子女的教育是“无为而治”,平时从不管头管脚,考试结束后只问“考几分?第几名?”其余就不提了,不像现在的家长那样逼孩子读书,因此使我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母亲自幼很聪明,不过由于时代所限,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她一生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期间有很多政治运动,多少对她有些冲击,但母亲都以乐观态度待之。她对自己从来没什么要求,只要孩子好就开心,一生知足长乐。母亲虽然不能直接教我读书,但总是鼓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有用人才。
我对家风的总结是:父亲,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自强不息;母亲,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化苦为乐。他们两人共同的特点是勤奋守责,各自坚守岗位,尽心尽责。这种家风的熏陶对我日后的工作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2.社会影响(www.xing528.com)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12岁以后到崇明的工业中心——堡镇,所以不像有的人只在城市生活没有农村经历,我既能够适应简朴的农村生活,也能吸收城市里的先进知识,这是我比较大的优势。
我在堡镇小学学习期间看了很多书,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又遇到一些好老师,引导我健康成长。有一次作文,我把一些意思相同的成语堆在一起,当时教我们语文的杨老师教育我对成语要用得适当,否则用得再多也写不出好文章。杨老师不光喜欢好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给予鼓励,只要表现好就表扬,让学生上进。在老师的循循教导下,我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我搬过很多次家,但是我的小学作文本都没丢,一直保留到现在。
大城市对我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还是在乡下小学,学习也许不错,但是水平可能没有提高得那么快。在堡镇上小学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在这两年里受到良好的教育,取得的进步,为我以后的做人做事奠定了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我很早就从理论上知道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同时,切身的经历使我感到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确实十分重大。社会和家庭这两方面促使我坚定地选择了教育科研事业。
从社会层面上讲,我从小学到大学,换过很多学校,接触的老师很多。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小时候确实很顽皮。有些老师就喜欢听话的学生,像我们这种顽皮学生就要经常被批评,尤其是有几次被叫到黑板前罚站,心灵受到蛮大的打击。因为顽皮,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的成绩中品德总是乙,没得到过甲,但最后一学期带我们的老师看待学生比较全面,经常鼓励我、信任我,给我的品德打了个甲等,我至今记忆深刻。之后在新的学校,班主任非常好,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让我当班长。从此以后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放假回家的时候,邻居们奇怪我怎么变得文雅、听话了,以前很皮的嘛!因此我感到,一个教师怎么培养学生、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从家庭层面上讲,我家人很多都是老师,父亲是中学老师,大哥是大学老师,而我姐姐也是老师。所以在大学毕业填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填了当老师,毕业后就留校任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