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说我既是科研上的严父也是生活上的慈母,这可能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我父亲过世很早,早年的生活经历让我清楚生活条件对研究生学习的影响,所以我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如果连基本的生活水平也不能保障,他怎么能够很好地进行研究工作呢?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责任去关心自己的学生,应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心理上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我曾经带过的有一个来自山东的博士生,学习成绩非常好。有一次我让这个学生去接待一位来自美国的教授,由于她来自农村,对于一些礼节不是很清楚,做出了一些有失礼仪的事情,我就提醒她教她一些合适的待人接物的方式。虽然这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外宾面前,一个人不是仅仅代表自己,而是已经上升到代表中华民族的一个人,所以有义务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故而我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去教学生生活上的为人处世的方法,甚至是细节到穿着、说话的基本礼仪。
另外还有一件事,当时学院一位硕士生与一同做实验的本科生发生了纠纷,我知道这件事之后,召集了所有研究生开会,我非常严肃地说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考虑到,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和高级人才,一个人的品性是最重要的,处理事情一定要恰当,不能鲁莽从事。从此之后,学院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www.xing528.com)
我教过的研究生很多,有人说平日里学生也很敬畏我,但其实这是一种尊重。因为我在有些事上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在科研上绝对不能造假,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不能有懒惰心理。有一次,午休的时候,同学有问题来找我,但是怕影响我休息,就在门口一直等我,这让我很感动,这是学生们对我的尊重。我也很欣慰我教出的一些优秀学生,其中一名学生叫马千里,是华师大推荐过来的研究生,他在化学合成方面做得很优秀,当时我和其他教授一同联系了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姐妹学校的交换生项目,目的是让我们学校可以和这个学校进行学生交流。马千里就参加这个项目,他很勤奋,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我很认可他,当时打算让他留校,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马千里回到了烟台的老家,在烟台的一家化纤公司里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升职,现在已经成为该公司的董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