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至2015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增至正负2%,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市场发挥的空间逐步拓展,可见前期改革颇有成效。然而,伴随着改革成果,汇率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出现较大程度偏离,显著降低了中间价在汇率市场中的作用,其权威性也被削弱。2015年8月11日,正值首轮汇改启动十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汇率改革再出发,主要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角度切入,扩大汇率中间价的波动幅度,使其更为贴切地反映市场实际供求关系(以下称“8·11汇改”)。
“8·11汇改”正式确立了完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参考“前日收盘价+篮子货币供求”一次性修正人民币中间价与市场价之间的点差,使得市场判断每日中间价走势变得更为有迹可循。至此,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再紧盯美元,而是逐步引入维持货币篮子稳定这一要素,真正形成“双向锚定”的形成机制。此番汇改后,人民币贬值预期迅速升温,加上退出量化宽松(QE)后美元进入强势升值周期,使人民币汇率走势快速突破原本的盘整区间,对美元呈现出趋势性贬值的行情。经郭敏等(2014)测算,贬值速度远超先前的升值。[95]
从政策执行的短期效果来看,田巍和余淼杰(2019)通过探究汇率变动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验证得出人民币贬值在促进出口的同时,也刺激了企业进行贸易服务型投资的动机,对提振经济总量起到有效作用。[96]但从长期来看,魏巍贤和马喜立(2017[97])以及张军令和魏巍贤(2017[98])从多国动态CGE模型出发,经研究表明,一方面,持续贬值可能将导致经济增长后续动力不足,反而使得他国从中获益;另一方面,国内的CPI与GDP平减指数也会随着人民币贬值而升高,给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施加负担。 因此,为减轻负面影响,及时阻断持续贬值预期、分国家与分商品差别化对待进出口贸易等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同时期的资本市场,受外汇收支顺差连续下降和美元不断走强的影响,资本外流现象愈发严重,外汇储备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余湄和张堃(2020)倡导建立中国的外汇储备风险预警体系,为相关机构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有益参考,以维持金融系统整体稳定。[99]同时,郭敏和贾君怡(2016)从外汇市场稳定角度,提议央行可以充分利用货币政策的松紧调节与利率工具,通过缩小中美利差来疏导套利资本的有序流出,以熨平市场波动。[100]丁志杰等(2017)则指出,该时期异乎寻常的一点在于,受人民币汇率贬值(约为10%)的影响,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同时缩水且后者下降幅度更大,我国重新回到经常账户顺差和对外净资产增长并行的轨道。但未来此状态能否持续,尚无明确推测。[101]
一直以来,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让市场机制在其间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人民币汇率价格的基本稳定,推动市场形成可靠预期。丁志杰和谢峰(2017)认为,从汇率传递角度来看,汇率稳定与否,与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实现经济跨越休戚相关;而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跨越的关键时刻,需要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吸纳外部冲击,维系宏观经济稳定。[102]
因此,以消除贬值预期和平稳汇率波动为出发点,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三种人民币汇率指数,将保持汇率稳定的目标转向名义有效汇率,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价”赋予新的内涵。2017年5月底,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组织各美元报价行再次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在原有“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后续还推行了一系列汇率管理政策,如通过提升远期购汇成本以平抑投机性需求、审慎监管跨境资金流动以遏制境外市场套利以及阻击资本外逃等,在这一时期也起到积极作用。丁志杰(2018)认为,这些举措使人民币汇率摆脱单边贬值预期,从而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103]范言慧和席丹(2018)回顾了外汇体制改革的进程也认为,在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完成了汇率职能的转换,使其更多地向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方向靠拢,并逐渐深化与其他金融工具的联动合作,更有利于多重目标的实现。[104]
在这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境内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蒋先玲等(2012)从境外人民币需求角度指出,应以制度优化改革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加强离岸与内地人民币市场的有效联动。自2015年开始,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创新性发展,与港澳台货币汇率的联动性显著增强。香港作为首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内地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已超过总额的50%(2015年),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经营能力渐趋成熟。继香港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于2014年获得央行批准,为葡语国家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所办理的人民币存款和结算量领先全球。台湾方面,得益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得以建立并在运行中日臻完善,近年来已成长为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经贸合作深化推动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及港澳地区的货币一体化进程,人民币现已成为港澳台货币汇率波动的“隐性锚”,在维系汇率稳定环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5]
第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付诸实践,直接使用人民币对外输出储蓄和资本成为可能。一方面,程贵和丁志杰(2016)提出进一步发展举措,即在“互联互通”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如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以及深化共同监管等货币金融合作举措,有助于加快实现核心区主权货币自由兑换的愿景,率先实现人民币支付、结算和储备功能,打破“美元霸权”神话。[106]另一方面,裴长洪和刘斌(202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为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即坚持“多元平衡”的核心观点,将贸易顺差转化为对外输出,在提升开放效率的同时,带动更多周边国家融入全球化进程。[107]
第三,与人民币国际化互为条件,国内对资本项目开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开创性地提出“资本项目有管理可兑换”,丁志杰和田园(2016)将其具体化为,在自主、可控和渐进原则指导下,形成适度和有序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进程。[108]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其将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果、中国的改革应如何选择等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从适度层面来看,蒋先玲等(2015)建议,应当跟随开放节奏协调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并将外汇干预目标转向保障市场流动供给与有序运转上来。[109]李杨和张东阳(2017)也从金融风险角度提出,要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市场化调节国际资本流动的多层次工具体系,防范由此产生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减弱、财政政策独立性受限以及货币替代等风险。[110]而从有序层面来看,一是指开放地域,通过分析国家、省际层面数据,郭桂霞和彭艳(2016)认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应选择有序、稳健的开放路径,并根据地区发展差异提出各地区不同发展路径,强化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111]二是指开放对象,即合理区分居民与非居民的开放次序,由对非居民部分业务的差别待遇[如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再推进到居民与非金融业务的逐步融合(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是考虑与利率政策的联动效应。黄志刚和郭桂霞(2016)认为,应选择契合的时点,先实现完全灵活的市场利率制度,再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改革,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过渡。[112]
【注释】
[1]本章由袁宇菲、闫芷毓编写。
[2]丁志杰,严灏,丁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J].管理世界,2018,34(10):24−32+231.
[3]贺力平.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目标、问题和前景[J].南方金融,200(1):13−15.
[4]Lin Guijun,Ronald Schramm.China’s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since 1979:A review of developments and an assessment[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246−280.
[5]吴念鲁,陈全庚.人民币汇率研究(第二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6]刘舒年,李平.论汇率定值原理与模式[J].世界经济,1986(8):8−12+26.
[7]林桂军.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兼析现代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第一章)[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8]师玉兴.汇率改革方向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1988(2).
[9]徐进前.发展中国家汇率政策初探——兼论人民币汇率的取向[J].金融科学,1991(2):74−77+93.
[10]林桂军.出口创汇指标与外贸企业的经营效益[J].国际贸易问题,1995(7):55−57.
[11]朱海京,刘剑萍.论我国目前的汇价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的关系[J].金融科学,1990(3):25−30.
[12]梁伟,崔学兰.人民币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S1):109−112.
[13]王林生.外贸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科技导报,1990,4(1):34−38.
[14]刘舒年.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演变和发展[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2(6).
[15]杨帆.199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J].价格月刊,1993(12):18.
[16]王凡.人民币汇率走势研究[J].燧石,1993(2):64−66.
[17]王林生.人民币汇率与新型外贸体制[J].探索,1993(4):19−20.
[18]刘舒年,宋立松.外汇体制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1995,4(6):27−30.
[19]林桂军.放宽进口限制,合理调整汇率,促进出口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1996(8):38−44.
[20]杨帆.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的发展趋势[J].预测,1994(3):23−25.
[21]林桂军.对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1996(3):43−50+34.
[22]史燕平,胡宁峰.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必然、条件与战略[J].经济研究参考,1997(19):22−30.
[23]王达学.关于人民币币值的探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8(3):37−40.
[24]郑建明.我国贸易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应对思路[J].管理世界,2001(5):34−43.
[25]张璨.未来两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2001(3):56−57.
[26]赵京霞.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及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200(8):10−11.
[27]张志刚.中国B股开放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1(5):40−42
[28]崔学兰,梁伟,郑晓平.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3):78−79.
[29]贺力平.步出单一盯住制——中国外汇和汇率体制发展目标与前景[J].国际贸易,200(1):39−41.
[30]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4):11−17+128.
[31]胡再勇,张弘.Redux模型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33−37+59.
[32]赵京霞.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符合国家根本利益[J].求是,2003(19):10−12.
[33]唐宜红.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分析[J].理论前沿,2003(19):27−28.
[34]王淳,马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宏观均衡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均衡研究路径的比较[J].经济师,2008(2):45+61.
[35]刘园,王立.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波兰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4):1−12.
[36]丁志杰.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路径选择:国际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8):13−15.
丁志杰.均衡与稳定的协调——转向钉住一篮子货币难胜其任[J].国际贸易,2005(7):46−49.
丁志杰.基于本外币政策协调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思路[J].金融与经济,2005(1):10−12.
[37]丁志杰,孟宪康.IMF定性:人民币汇率再遭紧盯美元尴尬[J].资本市场,2006(11):24−25.
[38]丁志杰,孟宪康.全球汇率安排新动向[J].中国金融,2006(21):71−72.
[39]丁志杰,张海冰.人民币衍生品面世美国[J].银行家,2006(9):74−76.
[40]丁志杰,张薇薇.一篮子货币构造及其在汇率管理中应用[J].金融与经济,2007(2):10−13.
[41]丁志杰.回顾与展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路[J].国际贸易,2006(4):48−52.
[42]徐林.我国外汇体制改革风险不容忽视[J].金融经济,2006(18):3−4.
[43]丁志杰.中国的资本流动脆弱性[J].现代商业银行,2005(11):15−18.
[44]韩天萌,范言慧.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影响:文献综述——兼与税收的影响相比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5):104−107.
[45]耿聪.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95−98.
[46]门明,刘腾.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微观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9):22−28.
[47]Chen Zhe,Hong Junjie,Sun Xiaonan.Exchange Rate Risk and Trade Mode Choice in Processing Trade:Evidence from Chinese Data[J].Review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0(28):537−564.
[48]丁志杰.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及其经济结构效应[J].国际贸易,2008(6):65−67.
[49]范言慧,潘慧峰,李哲.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8(2):52−59.
[50]林桂军.近年来西方在汇率制度改革上的争论[J].国际金融研究,1990(7).
[51]孙华妤.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的自动稳定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5(8):98−104;孙华妤.汇率的四个事实——伯格斯坦《汇率的四个神话》背后的事实[J].武汉金融,2006(6):4−7.(www.xing528.com)
[52]丁志杰.浮动汇率:存在未必合理[J].中国金融,2008(2):86−87.
[53]刘亚,李伟平,杨宇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汇率传递视角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8(3):28−41.
[54]王家玮,孙华妤,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0):30−39.
[55]郑建明,刘畅.汇率变动与资产价格——兼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思路[J].国际贸易问题,2005(7):127−129.
[56]郑建明,曹龙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货币化、资产泡沫与宏观调控[J].国际金融研究,2005(8):63−68.
[57]顾翠华,刘钰.浅谈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2006(5):18.
[58]丁志杰.2008年人民币汇率展望[J].金融与经济,2008(1):9−11.
[59]丁志杰,郭凯,闫瑞明.非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研究[J].金融研究,2009(12):91−98.
[60]郑建明,张海森,李文锋.汇率制度外生性检验——基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58−67.
[61]王淳.美国与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的比较分析——兼论对中国汇率机制改革的启示[J].金融经济,2007(22):17−18.
[62]陈建勋,赵正一,李永乐.我国外汇储备间接投资结构的历史演化与动态考察[J].财经科学,2014(9):10−19.
[63]韩乾,袁宇菲,吴博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上市企业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17,52(6):77−89.
[64]张军生,李计广,郝治军.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J].财经科学,2014(5):1−10.
[65]丁志杰,孙小娟.巨额外汇储备成为负担的表现与解决之策[J].国际贸易,2014(10):4−9.
[66]丁剑平,丁志杰,赵庆明,王允贵,李晓,丁一兵.A篇 学界访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飞跃[J].中国外汇,2008(13):10−15.
[67]胡再勇,张弘.Redux模型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33−37.
[68]伏军.WTO汇率机制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J].法学,2006(7):43−48.
[69]袁长军.中国汇率制度选择与东亚经济合作[J].中国统计,2008(2):53−55.
[70]范言慧,邓瑛,陈阳,张金平.次贷危机冲击、政府反应和人民币汇率[J].国际金融研究,201(9):38−46.
[71]孙华妤,白树强,范潇丹.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改革促进内外均衡[J].国际贸易,201(4):56−60.
[72]何茵,田云华,徐忠,沈明高.金融危机时期宏观政策对企业出口、销售和盈利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4(2):72−83.
[73]林桂军,张斯琪.边际出口换汇成本、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基于中国外贸部门数据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9(9):18−24.
[74]李自然,成思危,祖垒,张锦,汪寿阳.人民币升值真的能够减小美国的失业率么[J].金融研究,201(8):68−80.
[75]孙华妤,潘红宇.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可能与现实[J].世界经济,2010,33(10):43−56.
[76]李计广.中国开放新阶段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2(5):45−54+5.
[77]黄满盈,高志存.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中美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2):10−20.
[78]丁志杰,郭凯.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选择:去美元化[J].国际贸易,201(4):45−47.
[79]丁志杰.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J].现代国际关系,201(6):14−16.
[80]黄晓薇,郭红玉,黄喆.利率与汇率的价格效应及政策协调研究——基于货币稳定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3(4):76−82.
[81]王炜瀚,杨良敏,徐铮.人民币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探讨[J].财贸经济,2011(1):108−115+137.
[82]王颖,李计广.G20与中国[J].现代国际关系,2012(6):44−49.
[83]丁志杰.中国对外开放模式亟须转变[J].国际经济评论,2011(2):141−146+6.
[84]张冀,王乐.基于数值模拟下的中国外汇储备潜在损失分析[J].财经研究,2011,37(6):47−57+132.
[85]王道平,范小云,邵新建.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吗?[J].南开经济研究,2013(4):23−41.
[86]李玉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与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12(11):32−33+52.
[87]谢博婕,西村友作,门明.汇率传递与国内物价水平关系研究——基于非对称性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2):46−51.
[88]蒋先玲,刘微.汇率波动对机电行业就业影响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5):157−167.
[89]刘英,金祖本.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实证研究——基于外向型地区和外向型行业的面板数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3(6):30−38.
[90]言慧,席丹,赵家悦.金融发展与人民币实际汇率[J].财经研究,2015,41(3):111−120.
[91]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各期)[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92]李玉梅,张薇薇.金砖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比较分析及中国借鉴[J].国际贸易,2012(4):12−17.
[93]范言慧.外国经济波动、资本流动与汇率调整[J].财贸经济,2015(2):45−59.
[94]邱兆祥,史明坤,安世友.人民币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顺周期性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5):24−31.
[95]郭敏,张笑梅,郭凯.汇改视角下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成效[J].国际贸易,2018(5):62−66.
[96]田巍,余淼杰.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服务型投资视角[J].国际经济评论,2019(5):44−56+5.
[97]魏巍贤,马喜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J].财经研究,2017,43(1):98−109+121.
[98]张军令,魏巍贤.国际油价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全球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S1):303−306.
[99]余湄,张堃.外汇储备风险系统管理方法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7):54−65.
[100]郭敏,贾君怡.人民币外汇市场稳定性管理——基于内地与香港人民币汇率价差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6,No.397(1):157−167.
[101]丁志杰,李少昆,张堃.我国国际收支的金融调整渠道分析[J].国际贸易,2017(9):61−65.
[102]丁志杰,谢峰.汇率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跨越的影响研究[J].金融研究,2017(2):42−53.
[103]丁志杰.2017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六 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J].国际金融研究,2018(1):11.
[104]范言慧,席丹.人民币何以克服浮动恐惧[J].财贸经济,2018,39(7):113−127..
[105]蒋先玲,刘微,叶丙南.汇率预期对境外人民币需求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2(10):68−75.
[106]程贵,丁志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其破解[J].国际贸易,2015(10):49−53+66.
[107]裴长洪,刘斌.中国开放型经济学:构建阐释中国开放成就的经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2(2):46−69+205.
[108]丁志杰,田园.论资本项目有管理可兑换[J].金融研究,2016(2):96−105.
[109]蒋先玲,朱立人,刘微.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的外汇干预函数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9):145−155.
[110]李杨,张东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国家金融安全研究[J].理论探讨,2017(4):106−110.
[111]郭桂霞,彭艳.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门槛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6(3):42−58.
[112]黄志刚,郭桂霞.资本账户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次序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6,39(9):3−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