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WTO的统计,截至2021年2月,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Regional Trade Agreement,RTA)已达到339个。[105]回顾历史,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8—1991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逐渐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发展本国经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1948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生效后,区域间的国际贸易合作逐渐展开。在这一阶段,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主要集中于欧洲地区,如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经济互助会等。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出现,但规模不大,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发展中国家全球贸易优惠制和亚太贸易协定等。
第二阶段(1992—2007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迅猛增加。1991年冷战结束,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变成了“一超多强”。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日渐增多。随着苏联解体,经济互助会彻底解散,欧共体于1993年升级发展为欧盟。欧盟的成立使得欧洲经济得到稳定发展,欧盟也成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蔡春林等(2006)通过介绍欧盟贸易协定谈判权的法理依据、各参与主体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以及参与主体内部及之间的权力平衡关系,分析和研究了欧盟贸易协定谈判机制。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欧盟法律和贸易政策,也有益于发展中欧贸易关系。[106]张晓静(2007)借鉴欧盟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政策经验,指出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组织应有明确的区域政策框架,而且区域政策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明确的政策目标。[107]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结构中的“超级大国”,也在积极开展北美区域经济合作。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议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姜金英(1996)指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加、墨三国间的贸易往来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08]
1992—2007年间,除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其他区域也形成不少经济一体化组织,如环印度洋经济合作区等。1993年11月22日,印度与南非复交。同一天,南非外长博塔提议酝酿建立“环印度洋经济合作区”,得到印度的热烈支持。崔凡(1995)认为,环印度洋经济合作区势将逐渐形成。对中国来说,加强与环印度洋地区的经济关系至关重要,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就与这一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这也关系到中国今后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109]据WTO统计,这一期间向WTO通报并至今有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经济一体化协定共有141个,全世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趋向“巨型”和高标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严重受挫。在此背景下,区域间经济合作加速发展,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为代表的“巨型”FTA成为发展趋势。
董鹂馥、蒋业恒和白树强(2014)实证分析了各类区域贸易协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发现自由化程度越深的区域贸易协定产生的贸易促进作用越大。[110]林桂军(2015)认为,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旧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两个时代。20世纪60年代,“旧区域主义”一度盛行,最有代表性的是1957年建立的欧洲共同体(即欧盟前身),以及随后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在拉丁美洲陆续成立的一些关税同盟区。“旧区域主义”的突出特征是自由化范围只涉及贸易,人们关心的问题是自贸区成员彼此消减关税所产生的结果,是扩大了贸易还是使贸易从高关税国家转移到了低关税国家。今天的“新区域主义”,即发达国家主导的现代自贸区协定,重点是投资自由化,核心是全球价值链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所展示出来的基本特征是,主张开放的小国主动与大国融合。大国由于开放程度高,一般只做少量承诺,而小国则往往做出大量承诺以换取外资的进入。[111]林桂军(2015)总结了2005年以后我国所签署的自贸区协定,认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一是贸易伙伴要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二是贸易伙伴主要出口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一般包括投资条款,以推动资源开发上的合作;三是谈判对手一般不是贸易集团,而是某一区域贸易集团的成员;四是贸易伙伴一般在贸易上依赖我国,而我国对其依赖少。[112]他还牵头,组织多名教师和学生为商务部汇编了我国历史上所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所包含的条款,对商务部业务人员与国外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具有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