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初心传承与智慧贡献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初心传承与智慧贡献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这一优势迎来了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成为重要的贸易方式,来图加工、来样加工、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均有较快发展。薛荣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的重要地位不断攀升,逐渐取代一般货物贸易而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扩大出口,必须矫正进口政策所造成的扭曲。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初心传承与智慧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这一优势迎来了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是通过不同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王林生(1999)在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时指出,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会。[95]

加工贸易在我国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首先应该追溯到1979年外贸体制改革提出的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业务的决定;但更重要的是,1988年12月国务院召开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提出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96]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上追赶东盟、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注入了空前的动力。“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正式将加工贸易提高到国家战略层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参与以工资差异为基础的全球垂直专业化的进程,使我国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举成为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颠覆了传统的南方落后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北方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传统南北贸易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加工贸易逐渐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外汇最重要的来源。关于加工贸易快速崛起的原因,薛荣久(2004,2009)[97]进行了分析与评述:改革开放以后,为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育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发达国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主要有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租赁贸易等。20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成为重要的贸易方式,来图加工、来样加工、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均有较快发展。林桂军给加工贸易方式以极高的评价,认为“没有加工贸易,我国要取得今天的贸易大国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林桂军等,2016[98])。对于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成因,林桂军和崔鑫生(2019)归结于1988年中央提出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战略。[99]

在加工贸易中,我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加工贸易的统计。薛荣久(1998)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的重要地位不断攀升,逐渐取代一般货物贸易而占据主导地位。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通常将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统计为来自产品制造最终环节完成国的进口额,因此,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将高估来自中国的进口额,这一数据将会反映出扭曲的经贸关系。[100]这一观点引起广泛反响,后续也开始不断有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相关研究。王直(2015)同样提出“全球价值链革命造成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迅猛增长,使传统的贸易总量统计严重误导对世界贸易格局的理解”。[101]该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并荣获第十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九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一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为我国贸易统计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www.xing528.com)

从加工贸易在我国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学者们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论证这一模式的优劣。反对加工贸易的人,主要强调这一出口方式存在附加值低(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附加值低)、技术低端、过度依赖低技能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创新力不足、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问题。支持加工贸易的则多强调其对就业的贡献、缓解外汇短缺、技术和管理的外溢效应等。伴随着人们对全球价值链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加工贸易是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关键途径,是中国成为全球国际化生产网络中最大的“工厂经济体”的主要动力。隆国强(2003)认为,加工贸易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102]他在另一篇文章(2009)中同样指出,开放使我国在低端制造领域赢得了全球竞争力。[103]林桂军等(2016)则侧重从我国整体政策结构视角看待加工贸易,认为我国对国内产业所实施的保护政策对扩大出口具有负面的抑制作用。[104]在这一体制下,我国要想成为出口大国,在理论上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扩大出口,必须矫正进口政策所造成的扭曲。在我国所采用的所有矫正进口扭曲的政策(如人民币内部结算价、重点出口基地、出口补贴、市场调剂汇率、外汇自主平衡等)中,对扩大出口最有效的就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对进口的中间品、原材料(包括相关设备)实行免税,最终品直接面向国际市场而不进入国内市场,既绕开了我国现行体制导致的低效率对出口的制约,也避免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使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得以平行发展。

到目前为止,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贸易模式,但同时,加工贸易也存在其局限性。王林生(1999)较早便对加工贸易的局限性做出研判,警示要充分看到过度依赖加工贸易的危险性,并提出只有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才能为抵御金融风暴树立起有力的屏障。[105]杨立强(2011)认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那样,纯粹走代工的发展模式,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也不可能完全自主成长。因此,“代工”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就成为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策略的主要着眼点。[106]此外,加工贸易会使我国工业体系对上游产品的进口依赖过强。庄芮(2005)指出,如果国际供应链由于某种原因中断,我国包括钢铁在内的各产业安全就将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我国也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以保证供应,下游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问题。[107]针对亚洲区域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资源竞争不断升温的问题,樊瑛和樊慧(2010)认为,中国应持有的基本战略是:一方面积极参与新的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以争取话语权,同时,认真遵守和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另一方面,中国贸易政策和其他国内政策的制定,都要围绕中国国家利益进行。[108]

加工贸易提升产业结构和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是一个较普遍的共识。黄晓玲(2007)对我国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进行了探析,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高成长出口商品及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国际生产体系生产、贸易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最具活力的工业品生产、贸易与国际生产体系的发展趋势存在紧密联系,提出我国应借助国际生产体系提升本国技术发展能力,实现融入国际生产体系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统一。[109]汤碧和陈莉莉(2012)等人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政策变化的取向,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加工贸易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10]杨震宁等(2014)基于具体案例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路径分析,其成果荣获2011年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111]余心玎等(2016)则鲜明地提出,全面取消中间品进口关税有助于推动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融入并提升其贸易竞争力。[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