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代黄道周撰写的《月令明义》记载,寒露的物候: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第一候,“鸿雁来宾”。
对于“鸿雁来宾”及下文,有两种断句方法:
其一,作“鸿雁来宾”。《礼记·月令》也作“鸿雁来宾”。意思是说,鸿雁从西北、北方来到南方过冬。一年往还如此,就像宾客一样。
其二,作“候雁来”。《吕氏春秋·季秋纪》《淮南子·时则训》作“候雁来”,“宾”字归下句。
《说文》中说:“鸿,鸿鹄也。”大的叫“鸿”,小的叫“雁”。作为冬候鸟,秋季飞往南方越冬,春季飞往北方产卵育雏。
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ɡé)”。
这一句有两种断句方法:
其一,作“雀”“爵”。《礼记·月令》作“爵入大水为蛤”。
其二,作“宾雀”。《吕氏春秋·季秋纪》《淮南子·时则训》作“宾雀入大水为蛤”。(www.xing528.com)
这里需要解释三个问题:
①“爵”“雀”用字不同。两个字的上古音,同归于精纽药部,属于同音通假。“爵”为借字,“雀”为本字。
②“来宾”“宾雀”的断句和解说不同。
东汉郑玄注:“来宾,言其客止未去也。”意思是说,大雁就像做客一样,停留下来还没有离开。
东汉高诱的解释有两种。一说,《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中说:“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同郑玄的说法相同。二说,《吕氏春秋·季秋纪》高诱注中说:“宾爵者,老爵也。栖宿于人堂宇之间,有似宾客,故谓之宾爵。”可以知道,高诱自己并没有搞清“宾”字归上、归下的问题,遂造成千古疑案。
③“雀”“蛤”互变问题。雀,就是麻雀。《说文》中说:“雀,依人小鸟也。读与‘爵’同。”蛤,《广韵》中说“合”韵:“蚌蛤。”就是水中的蚌类,也叫蛤蜊。小的叫“蛤”,大的叫“蜃(shèn)”。
飞鸟麻“雀”,进入“大水(或‘海’‘淮’)”变化为“蛤”,这是古人的误解。这个错误的说法,最早见于《大戴礼记·夏小正》,曰:“九月,雀入于海为蜃。”以后的《礼记·月令》中说:“爵入大水为蛤。”《吕氏春秋·季秋纪》也记载:“宾雀入大水为蛤。”除此之外,还有《列子·天瑞》《国语·晋语九》《逸周书·时训解》等,这个错误的说法历代沿袭,没有得到纠正。
第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菊花开出黄花。
明代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中说:“菊花。[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痺。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可以知道,菊花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