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永阳(今安徽滁州市)为政三年,深得民心。而位于滁州市西郊12.5千米的清流关,乃是古代重要关隘,南望长江、北控江淮,地势险要,是北方进出南京的必由之路。他在《永阳大雪》中写道:
清流关前一尺雪,鸟飞不度人行绝。
冰连溪谷麋鹿死,风劲野田桑柘折。
江淮卑湿殊北地,岁不苦寒常疫疠。
老农自言身七十,曾见此雪才三四。
新阳渐动爱日辉,微和习习东风吹。
一尺雪,几尺泥,泥深麦苗春始肥。
老农尔岂知帝力,听我歌此丰年诗。(www.xing528.com)
这首古体诗的意思是说,清流关的雪好大呀,足有一尺多深。这条通往南京的交通要道,飞鸟绝迹,不见人影。小溪山谷冰雪封冻,连麋鹿都冻死了。北风劲吹,桑树、柘树连腰折断。江淮之间低洼潮湿,跟北方不同;如果不是特别寒冷,常常会发生大的瘟疫。70岁的老农说,这样的大雪只见过三四回呢。雪后升起的太阳,光辉惹人喜爱;东风习习吹来,给人微微暖意。这场大雪好啊!雪深泥厚,麦苗养分充足,这又是一个大丰收年呀!作为知州,我要大声歌唱!
而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写下了《江雪》,描写渔翁寒江独钓,抒发了自己失意的心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意境是千座山、万条路,无飞鸟、无人迹。只有孤舟、只有头戴蓑笠的老翁,在冰雪封冻的江上独自垂钓。孤独、郁闷,这是柳宗元备受打击后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映雪读书”,成了古代学子勤学苦读的典范。晋代孙康,家贫好学,常常在冬夜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在唐代徐坚编撰的《初学记》卷二中,引用了《宋齐语》中的记载:“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映雪”励志,成为中国长期流传的文化现象,影响极为深远。当代剧作家欧阳予倩创作的《馒头庵》第四场中,就采用了这个典故:“儿须要体父心攻书上进,讲学问须得要映雪囊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