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节祭典,二十四节气之首

春节祭典,二十四节气之首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迎春花立春,农历归正月节,公历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立春,是春季6个节气的起点。网上说“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是不科学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立春”缺少太阳、月亮合朔即“朔旦”的先决条件,所以也就不能成为二十四节气计时的起点。四维处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节。《周礼注疏》中说:“正月立春节,雨水中。”就是说,立春、雨水两个节气,安排在农历一月。

◆迎春花

立春,农历归正月节,公历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

立春,是春季6个节气的起点。《宋本广韵》“谆”韵中说得明白:“春,四时之首。”就是说,春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头。网上说“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是不科学的。

主要原因首先是,“立春”缺少太阳、月亮合朔即“朔旦”的先决条件,所以也就不能成为二十四节气计时的起点。就是说,要想担任“第一”“之首”的领导责任,上天还没有授予它“资质”,所以只能屈尊作为春季的领班。

其次,“立春”还有寡年、双春年等规定,它是根据闰年来决定的。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叫做阴阳合历。阳历:太阳周年视运动一回归年是365.2422日。阴历:月亮十二个朔望月的长度是354.3672日。这样一年就相差10.88日,所以就有“十九年七闰”的规定。一般来说,闰4月、5月、6月最多,闰9月、10月最少,闰11月、12月、1月不会出现。根据设置闰年的时间安排,在19个年头里,7年没有立春(寡年),7年是双立春(双春年),5年是单立春。所以,“立春”不可能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有关“立春”的主要科学理论有:

《淮南子·天文训》中指出划分四“立”的依据:

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蹄通之维。

这里对《天文训》的术语“维”“绳”“钩”等加以解释。

“维”,高诱注:“四角为维也。”一周年度,分为“四维”。“四维”,就是划分四“立”的根据。四维处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节。“立”,是开始的意思。四“立”,就是四季的开始。

“绳”“钩”,高诱注:“绳,直。”《说文》:“钩,曲也。”本义指弯曲的钩子。引申有勾连义。可以知道,“二绳”,子午,连接冬至、夏至;卯酉,连接春分、秋分。这样可以分出两“分”、两“至”。

“四钩”,丑寅,报德之维,连接冬春;辰巳,常羊之维,连接春夏;未申,背阳之维,连接夏秋;戌亥,蹄通之维,连接秋冬。可以知道,“四钩”,可以分出四“立”。(www.xing528.com)

由此可知,二十四节气全年为3651

4日,两维之间为度,具体分配的时间整数如下:冬至—大寒46日,立春—惊蛰45日,春分—谷雨46日,立夏—芒种46日,夏至—大暑46日,立秋—白露46日,秋分—霜降46日,立冬—大雪45日。

《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立春”的记载:

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

意思是说,惊蛰后增加十五日,北斗斗柄指向报德之维,阴气在大地上泄散,所以说距离冬至四十六天便是立春。阳气升起,冰冻消释,它与十二律中的南吕相对应。

《汉书·律历志下》中说:“诹(zōu)訾(zǐ),初危十六度,立春。”

《后汉书·律历下》记载:“立春,危十度,二十一分进二。”

元朝吴澄撰写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这里解释“立春”命名的依据。

《周髀算经·二十四节气》中记载日影的长度是:“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吕氏春秋·孟春纪》高诱注中说:“冬至后四十六日而立春。立春之节,多在是月也。”

《周礼注疏》中说:“正月立春节,雨水中。”就是说,立春、雨水两个节气,安排在农历一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