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后者,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理论来加以解释和说明。在马克思看来,消费对于生产而言并不是被动的,“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22]。
首先,从通常意义上讲,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完成了一件作品,就算是完成了一次艺术活动。但是,就艺术活动的整体性要求而言,如果离开艺术作品的传播、接受和欣赏活动,艺术创作与作品就不能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在实际效果上达不到人们对艺术创作活动的期待与要求。毕竟,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性的生产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需求,让更多的人在艺术欣赏活动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所以,尽管我们常说“文章自有命运”,即艺术家只要创作出了作品,就算是大功告成,无须费神考虑人家是否接受,但事实上,艺术活动一旦缺失了接受与欣赏活动,不仅将无法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而且还会失去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关于后者,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的生产与消费理论来加以解释和说明。
在马克思看来,消费对于生产而言并不是被动的,“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22]。人的劳动与动物自然的生命活动之间的一大区别就是,人在劳动中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在劳动活动中,人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在劳动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前,它们就作为表象化的形式观念目的而预先存在于劳动者的脑子中,这不仅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让整个生产活动富于观念性。于是,消费对于整个生产活动而言,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地等待和利用劳动产品的行为,而是作为一个生产目的,让生产行为不仅有了动力,而且还有了观念上的追求,从而成了一个影响生产活动发展的能动因素。(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