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节:审美娱乐功能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审美娱乐功能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美学家康德的这番话,不仅告诉我们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如何产生的,而且也让我们知道,这一功能是如何在现实中又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形式主义美学家们也非常看重审美娱乐功能的发挥,他们认为这是艺术文化在现实中唯一值得去发展的功能。

第三节:审美娱乐功能的产生与发展

“如果美的艺术不是或远或近地被结合到那些唯一带有一种独立的愉悦的道德理念上来,那么后一种情况就是这些美的艺术的最终命运了。它们于是就只是用来消遣,当人们越是利用这种消遣,以便使自己越来越无用和对自己越来越不满而驱赶内心对自己的不满,他就越是需要这种消遣。”[23]美学康德的这番话,不仅告诉我们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如何产生的,而且也让我们知道,这一功能是如何在现实中又进一步得到发展的。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了决定人类审美活动的四个契机,其中一个就是“无利害而生愉快”。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观照审美形式本身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这也是艺术最为根本的价值与功能所在。

即便是一个不会弹琴的人,只要他能在钢琴上弹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他也会感觉到声音悦耳,甚至心情愉快。除了音韵方面的要求外,唐诗平仄对仗,宋词讲长短句的组合,读起它们来,不仅感觉琅琅上口,而且还可以唱诵,人们不一定非得懂得诗词的意思,光是朗诵,就能让人感觉到十分适意和快乐。艺术文化社会生活中之所以能够被人当成一回事来看待,并受到大力的推动,促使其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让人感到开心和快乐。

常言道:饭养人,歌养心。人们在闲暇之余,唱唱歌,跳跳舞,身体得到休息,精神得到放松,感情得到交流,心灵得到滋养,这样的生活又有谁不喜欢呢?所以,尽管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人们基于社会及现实发展的需要,越来越重视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但是,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文化程度和审美欣赏水平相对不高的普通大众而言,他们却更加看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他们感觉艺术就是一个玩意儿,并喜欢从这一功能角度来接受和评判艺术的价值。想想看,大家平时都在出大力,流大汗,忙工作,讨生活,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吃吃饭,喝喝酒,听听曲,看看戏,放松、消遣一下,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要求他们去听严肃的古典交响乐,去看高雅的芭蕾舞,去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名著《红楼梦》,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很矫情吗?

当然,站在迎合社会大众趣味的立场上,单方面地发展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会导致艺术文化的发展走向庸俗化和商业化,这是我们在发展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知道艺术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和大众文化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假如艺术文化和现实生活合为一体,变成大众娱乐消费产品,那么,它也就会降低甚至失去自己的文化品质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应该看到两点:

第一,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的发挥与艺术自身的目的关系最为密切。假如我们在艺术欣赏或消费活动中,连快感都没有,那么还谈何更高层次的愉悦感?至少审美愉悦感当中应该含有一定的快感成分才对。所以,在现实中把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当成是发展艺术文化的主干力量是没有错的。

第二,我们要认识到“大俗大雅”的意义。艺术不能脱离生活,艺术所反映的也只能是世俗社会中人们的真实感情。它在发挥自己的审美娱乐功能时,走向庸俗,表现出迎合世俗趣味的嘴脸是不好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艺术家可以不关注世俗感情,可以不用心去表达大家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的情感。离开了这个立场和方式去求雅,那也只能得到一个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结局,而无法充分发挥出艺术在传达和交流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假如不能体现这样的作用,艺术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这肯定不利于它的发展和完善。所以,艺术家在表现审美感情的时候,要深入生活,去接地气,要在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当中去发掘人们的思想情感,去表达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愿望,有了这样的俗,才能真正达到艺术上的雅,从而很好地推动艺术文化在现实中的健康发展。

形式主义美学家们也非常看重审美娱乐功能的发挥,他们认为这是艺术文化在现实中唯一值得去发展的功能。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的内容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它“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组合中”[24]。在我国,早在魏晋时期,名士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而现代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则干脆给艺术下了一个定义,认为: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25]。他们的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把美的表现活动本身与真和善的内容剥离开,让艺术的表现在一个无观念性内容的纯形式中展开。然而,从现实效果来看,这样的艺术表现固然是纯粹了,却也因为过于抽象而拉大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离间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艺术表现活动在现实语境当中显得有些孤立和自闭,把原本应该表现人类精神性内容的艺术审美形式定格在了自律性的形式游戏的范畴当中。

所以,我们在发挥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它不可以一味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走向庸俗化和商业化;第二,它还必须警惕艺术精英主义的倾向,让艺术在形式主义观念设定中,以自律为名,走向死胡同。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在发挥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过程中,设法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讲娱乐精神,另一方面讲审美品质,把大俗大雅的艺术社会学品质和讲究形式意味的现代形式主义美学追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才能保证审美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让艺术文化在这一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不断地在社会现实中发展完善。

无论是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还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与审美娱乐功能,它们的发挥都必须是在审美观念和形式表现的制约下展开。离开了这一前提的限制,谈上述功能的作用,不但没有意义,而且还会有害,它们会将艺术文化的发展引向邪路,使它失去本体价值,成为思想的图解、教化的工具和专门刺激人们感官反应的娱乐化产品。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申明一下,我们所讲的艺术的各项功能的发挥,并非像上面所表述的那样是独立的,事实上,它们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时候,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是现实环境的要求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不同,才让它们有了一定的独特表现,某一项功能才得到了特殊的发挥。唯其如此,艺术的形象才是完整的,艺术的价值才是独特的,艺术的魅力才是无限的。

[1]《老子》(传世本)第十二章。

[2]他的这些总结见于其著作《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荷]文森特·凡高:《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76~77页。

[4]《论语·阳货》。

[5]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页。

[6]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5页。

[7][美]温尼·海德·米奈:《艺术史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8][德]歌德:《论文学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www.xing528.com)

[9][德]尼采:《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61~62页。

[10]《论语·述而》。

[11]鲁迅:《鲁迅全集》(上),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1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05~406页。

[1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0页。

[1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8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15][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5页。

[16][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3页。

[17][美]温尼·海德·米奈:《艺术史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18]《左传·宣公三年》。

[19][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20][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4页。

[21][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22]鲁迅:《鲁迅全集》(上),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77页。

[23][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172页。

[24][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25][英]克莱夫·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