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浪漫型艺术:绘画、诗和音乐的真实美

浪漫型艺术:绘画、诗和音乐的真实美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艺术门类而言,能够戴得上浪漫型艺术这顶帽子的艺术媒介形式只有绘画、诗和音乐,其中音乐是最名副其实的。在古典型艺术中,内容和形式恰到好处地统一到一起,我们从中发现并欣赏到了美的现实面目,由此激发起了内心进一步追求和创造美的冲动,而浪漫型艺术就是这种冲动的必然结果。

浪漫型艺术:绘画、诗和音乐的真实美

当人们通过人体雕塑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发现了美的存在和心灵的价值后,就不会再满足于为心灵或美的理念寻找一个现实的对象,而是想继续努力,让人的心灵或理念的表现活动不仅体现出自在的意义,而且还要体现出自为的意义,这就需要艺术创造与表现活动尽可能地摆脱一些现实或物质性力量的束缚和干扰,让心灵更加自由自在地发展,让精神的主体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外在显现,于是,现实中就有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类型——浪漫型艺术。在黑格尔看来,欧洲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艺术就是这种艺术类型的代表。

经过数个世纪的探索,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终于在12世纪找到并建造了符合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堂建筑形式,它就是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它最初诞生在12世纪的法国,随后便在欧洲广泛流行。第一座这种形式的教堂是由法国圣丹尼斯王家修道院的修道士休杰负责建造的。这位修道士非常看重特殊的形式对心灵摆脱现实束缚的作用。他说:“阴郁的心灵通过物质接近真理,而且,在看见光亮时,阴郁的心灵就从昔日的沉沦中得以复活。”[9]因此,哥特式建筑中的彩色玻璃的设计与制作是与信仰相吻合的,当人们走入教堂,看到透过这彩色玻璃的光线,人的心灵就会在这一幻境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地与神的心灵世界相契合,人性与神性在这种高度心灵化的情境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哥特式建筑本身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高耸入云的尖塔,不再体现人体适度比例的造型,在象征上帝意志的同时,也让人们通过这样夸张的形式感受到了心灵突破现实世界,实现自由独立发展的欲求。

就艺术门类而言,能够戴得上浪漫型艺术这顶帽子的艺术媒介形式只有绘画、诗和音乐,其中音乐是最名副其实的。绘画、诗和音乐,也被人们称为心象艺术。与建筑、雕塑和舞蹈艺术相比,它们都体现出一种脱离现实物质材料的束缚、追求心灵或精神主体自由表达的特征。绘画通过追求平面性来实现这种突破,诗歌通过文字意象来完成这种追求,而音乐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让心灵找到自己理想的栖居之所。在它们身上,理念的感性显现活动,是借助纯感性的材料来开展的。色彩、线条、比例、构图、词语、韵律、节奏、旋律等形式因素都不是在现实世界里直接找来的,而是经过一番组织、协调,使之完全适应于精神主体的意志,随心所欲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古典型艺术中,内容和形式恰到好处地统一到一起,我们从中发现并欣赏到了美的现实面目,由此激发起了内心进一步追求和创造美的冲动,而浪漫型艺术就是这种冲动的必然结果。它显示了“精神的实际存在”,并“享受到它的无限和自由”[10]。在心灵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的过程中,它与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只是出于表现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行为上的必须。在绘画艺术中,画家们依然要模仿一些现实或自然中的事物,在诗歌里依然会出现叙事的情节,在音乐曲调中,也难免会融入一些模拟自然的声音,但是这些因素的融入,只是为了符合理念之感性显现的整体要求,也就是说,它们是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来被人利用的,而不是艺术表现的目的。即在浪漫型艺术中,内容牢牢地控制着形式,决定着形式的命运。

从象征型艺术经由古典型艺术发展为浪漫型艺术,一方面反映了艺术中审美理念与形象塑造的三种关系: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类审美文化的精神发展历程。正如黑格尔所言:“这三种类型对于理想,即真正的美的概念,始而追求,继而达到,终于超越。”[11]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发展史,按照黑格尔关于“现实”概念的理解,也就必然会有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人类艺术的发展也必然隶属于这种演变。(www.xing528.com)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美的追求从一种纯粹的认识化为现实的行动,通过强调内容和形式、理念和形象的统一,把美学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上,把艺术价值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曾经说过:“人本是动物,但是纵然在他的动物性机能方面,人也不像动物那样停留在自在的状态,学会认识它们……由于他自知是一个动物,他就不再是动物,而是可以自知的心灵了。”[12]正是在这种先验于人的心灵力量的推动下,人类的艺术不断在现实中发展,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自由之路。

黑格尔站在客观唯心论思想立场上,通过辩证逻辑(理性)构建了一条人类艺术的发展之路,它不仅有形式,而且还有内容;不仅有类型,而且还有发展;不仅有典范,而且还有超越。经过他的旁征博引,悉心编织,这一学说赢得了不少人的信赖,也产生了很大的现实影响力。在西方艺术史上,曾经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的古典学院派,就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忠实拥趸。

然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虽然为人类的审美认识与艺术发展设计了一条似乎合理的路线,突出了人的内在精神(主体性)的发展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让现实中偏于功能性的艺术表现行为变得非常独立自主,富于主体精神色彩,但是,他的这个思想体系毕竟是建立在先入为主的逻辑构架上的,其材料的选择也显得比较武断,不大符合艺术文化在社会现实中发展的真实情况。比如说,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轻视,就暴露出了这种理论眼光的局限性。也正是带着这些质疑,马克思主义者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立场上,对艺术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总结出了另一种艺术发展的框架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