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离我们今天的社会,在时间上是相当久远的,加上又没有文字记载,尽管目前已经发现了不少历史遗迹和器物,但是它对于我们的认识而言,依然是神秘而又无序的。然而,出于求知欲和历史责任感,我们必须透过有限的材料来推知那个时代文化的特征和内在结构。巫术,就是研究者从大量人类学研究资料和考古学的材料身上发现的,在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文化现象,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到了原始社会生活中的各项内容,而且也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著名的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看来,人类思想方式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的历史进程。
最早利用民族学的材料开展原始宗教研究的学者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不仅提出了至今仍具有影响力的关于文化的定义,还创立了“万物有灵观”,提出了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观的学说。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弗雷泽提出了宗教起源于巫术的主张,并对巫术文化作出了非常具体而又详尽的解释。
在弗雷泽看来,巫术是原始文化发展早期阶段的信仰和行为主宰。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自然界是不受人的意志干扰或影响的,是按照自己不变的秩序演进的。这一点和现代科学家的观念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那时候人们对自然法则的基础性原则的认识却是荒谬的。
在弗雷泽的研究中,他把这些原则归纳为两类:一类叫做“相似律”,另一类叫做“接触律”或“感染律”。这两类原则都基于同一种信仰、同一种思维,即相信灵魂不灭,万物有灵,认为世间万物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
具体说来,按照“相似律”的原则,原始人及巫师只要通过模仿的手段就可以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当你想要报复某人时,就可以按照那仇人的模样制作一个小木偶,然后将一根针刺入其头部或心部,或把箭头射进去。这样做,你的目的就会得到实现。而按照“接触律”的原则,如果你想通过某个物体对某个人施加影响,只要那个物体被他接触过就可以,而不论这个物体目前是否正属于他身体的一部分。比如,在多达12卷、约1500页的人类学名著《金枝》中,弗雷泽举出了这样一个事例:“马来人有类似的法术:你想让某一个人死掉,首先你就得去收集他身上每一个部分的代表物,如指甲屑,头发,眉毛,唾液等等。然后,从蜜蜂的空巢中取来蜂蜡,将它们粘在一起做成此人的蜡像,连续七个晚上将此蜡像放在灯焰上慢慢烤化。烤时,还要反复说:‘我烧的不是蜡啊。烧的是某某人的脾脏、心、肝!’在第七个晚上,烧完这些蜡像之后,你要谋害的人就将死去。”[11]当人们按照“相似律”行事时,弗雷泽将这种方式称为“模拟巫术”或“顺势巫术”;当人们依据“接触律”开展活动时,弗雷泽则把它归入“接触巫术”的范畴。事实上,原始人类在施行巫术行为时,大都综合了两种巫术形式,而弗雷泽也把这两种巫术形式统一地称为“交感巫术”,因为这两种巫术形式施行者都认为:“物体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超时间、超距离地相互作用,把一个物体的推动力传输给另一物体。”[12](www.xing528.com)
“巫术乃是荒古人类底天然禀赋”[13],是原始人类试图通过人的力量改变自己命运的积极尝试,但是,由于在思维上犯了错误,把相似等同于相同,把接触等同于连结,因此,“它是一种伪科学,也是一种没有成效的技艺”[14]。然而,作为原始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原始人类的生活以及推动人类宗教和社会形态发展上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的。弗雷泽在《金枝》中所详尽分析论证的就是这一点。
通过巫术的眼光,我们再来看看由考古学提供的那些关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就不会再乐于去编造笨拙的童话,认为“原始人获得的必需品是自然界无偿的赐物”,[15]他们绘制壁画的举动是出于游戏本能的激发,满足的是人们在生活中消遣、娱乐,甚至是审美方面的需求。尽管由巫术眼光看到的未必真是原始人创作洞窟壁画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动机和目的,但是,大量人类学的研究材料和考古学的发现,都说明了巫术在这些活动中的主导意义以及巫术理论在解释艺术起源问题上的合理性。
比如,如果原始人不是为了施行巫术,那么为什么要躲在阴森恐怖的山洞里去搞所谓的创作?如果原始人不是为了施行狩猎巫术,为什么在他们的创作内容中没有出现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凶悍的食肉动物和可爱的鸟类,而是大都表现那些作为狩猎对象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鹿呢?如果原始人不是出于巫术的目的,那么又如何解释他们要画出那么多动物中箭、流血倒地的场面以及动物身上可能是被石头或矛多次击中而产生的斑点呢?
把原始艺术完全等同于巫术,把它说成是原始人类在开展巫术活动时所运用的一种工具手段,除了实用性功能外,没有其他方面的意义,这样的看法未免也有些走极端。而把巫术活动看成是艺术的起源,巫术文化的发展催生和培育了艺术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这样的认识却比较容易让大家接受。这里面,除了符合发生学的原理——一切事物都起源于非该事物,还有大家可以根据事实材料来推测、想象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巫术行为和艺术行为之间存在着非常内在的联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