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艺术发生论见于其美学书信集《美育书简》。
在这部书中,席勒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来自人类精神世界的两种冲动的影响。这两股力量,一个叫感性冲动,另一个叫理性冲动,而游戏冲动则是这两种冲动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在游戏冲动的带动下,人们不仅发现了一个富于美感的世界,而且人性在这种观照形式本身的审美活动中,也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结束了人类的精神因为科学发展和社会分工活动的加剧而产生的分裂状态,恢复了它的整体性,从而在人类从原始自然状态向高尚的道德状态发展的文化历程中,扮演了具有积极作用的中介角色。简而言之,人的内心世界若是没有游戏冲动,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审美和艺术创作行为。离开了审美或艺术文化,我们人类就不可能在现实中摆脱原始和野蛮的生存状态,也不可能在历史发展活动中实现最高的道德理想,即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赢得自由和解放。
很显然,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并不是真正在探讨一个关于艺术发生的历史问题,也不是在探讨一个人类文化的特征问题,而是在探讨一个社会政治哲学问题,即人如何将感性与理性从现实中的对立的状态转化为理想的统一的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类的最高道德愿望——赢得自由的问题。游戏概念也好,艺术概念也罢,都是他为说明他的个人信念而在现实中找到的观念对应物而已。通过它们,他的理论才有了现实的意义。(www.xing528.com)
在他看来,人类审美的游戏源于自然的游戏。而自然的游戏几乎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在精力旺盛、有所盈余时的共同表现。他说:“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无须和其他野兽搏斗时,它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吼声响彻荒野,他的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使用中得到了享受”,“甚至在没有灵魂的自然界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力量的浪费和使命的松弛,就其物质意义来说也可以叫做游戏。树木生长出无数没有长成就凋落了的幼芽,它们为了吸收营养伸展出比维持其个体和种属所需要的更多的树根和枝叶。它们在快乐的运动中浪费掉树木还给大地的大量没有使用和享受过的东西。”[5]当盈余的生命力在刺激动植物活动时,它们就是在游戏,并获得了摆脱了外在需求的自由与享受。人原本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在长期自然化的生活中,当然体验过游戏的滋味,享受过自由自在的快乐,这就是后来人们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开展独立的针对形式自身的审美游戏活动,以及针对形象塑造的艺术创作活动的基础条件。对此,席勒说:“从这种游戏出发,想象力在它的追求自由形式的尝试中,终于飞跃到了审美的游戏。”[6]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念,也就因此在他的理论阐述中诞生了。
其实,席勒的游戏说理论大多是源于推理和想象,并不能体现出理论应有的说服力。真正通过现实的观察和总结,把艺术和实际生活中人的游戏行为扯到一起,并且明确指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的人,是被誉为“社会达尔文之父”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