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表现:情感的自然流露

艺术表现:情感的自然流露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普通人的理解中,表现这个概念意味着个人把压抑在心中的情绪释放或发泄出来,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假如我们能够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来认识和理解“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段话,就不会把中国人讲的艺术表现简单地理解为情感的释放。在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艺术家看来,艺术就是人类感情宣泄、外溢的活动。他认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情感给予动作和情节以重要性,而不是动作和情节给予情感以重要性”。

艺术表现: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普通人的理解中,表现这个概念意味着个人把压抑在心中的情绪释放或发泄出来,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这个观点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也有所表达。

在汉代《毛诗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8]这段话听起来讲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像舞蹈、歌唱、语言表达等形式的发生,都是来源于人心中的情。人心中的情越多,越浓烈,就越是需要有一个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帮助它宣发。言语承载不了的情,由歌唱这个形式来承载,歌唱承载不了的情,就由舞蹈这种形式来承载,这级级演变的情感承载形式,既说明了人的感情世界的丰富性,同时也说明了艺术表现活动的一大功能,就是宣泄或释放个人内心积蓄的情感能量。事实上,这段话作此理解是不太符合情理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情”,但是,我们对情的表达并不是肆意地发泄,而是讲究以理节情和文质彬彬。仅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段话,并借此解读“艺术是表现”这个美学论断,无论在中国传统美学还是在西方美学中,都是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同样是在《毛诗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话:“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9]所谓音乐,是由特定形式约束的声音,即“有组织的乐音”。从这一点来推测,中国人所讲的“言”,也肯定不是胡言乱语,而是指有一定结构性的语言表达形式,由这种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情,才具有艺术表现和传达的价值。

没有形式,也就没有文化。人类任何一种文化行为都必须通过特定的形式来展示,同时也必须通过特定的形式来显示其意义。形式感越强,文化的形象就越鲜明,文化的意图也就越明确。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它所表现与传达的感情就越能够为人们所感知和体验。(www.xing528.com)

假如我们能够从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来认识和理解“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段话,就不会把中国人讲的艺术表现简单地理解为情感的释放。我们的礼乐文化传统,一方面要求艺术讲情,“诗言志,歌永言”[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1]。另一方面,我们又讲究文以载道,尽善尽美,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有这样的要求,我们怎么可以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段关于艺术表现的话,讲的是发泄个人情绪的问题呢?事实上,中国传统美学中讲的艺术表现,在道德上的价值要大于在美学上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艺术表现观,既与情感发泄问题无关,也与真正的美学思想有着一定的距离。而我们现在所要探讨的艺术是表现,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美学命题。

“表现”这个词成为一个美学术语,要归功于19世纪初兴起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艺术家看来,艺术就是人类感情宣泄、外溢的活动。本来,“表现”这个词的意义,无论是在德语中还是在英语中,都有“挤出”或“压出”的意思,浪漫主义者采用这个意义,把艺术创作理解为内在的感情因为受到挤压而喷流出来,从人的心里转入艺术作品中,并产生感染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与其说在于转化,不如说在于内心情感受压抑的状况。道理很简单,如果情感没有受到压抑,又何以产生喷涌或释放的能量呢?其实,浪漫主义者喜欢鼓吹表现,就是和那个时代人的自由受到宗教文化和不平等的封建专制文化压制、禁锢有关。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最早站出来以批判精神反对这种文化。他提出人生来平等、热爱自由以及教育要重视人的自然天性的主张,不仅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思想播种机的作用,对西方人的教育观念起到了更新作用,还为浪漫主义文化的发展培育了精神土壤。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在阐述自己的思想观念时,曾把理性称为“从事解剖的刽子手”。他认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情感给予动作和情节以重要性,而不是动作和情节给予情感以重要性”。[12]另一位与他同时代的英国诗人雪莱在《为诗辩护》中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一个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口号:“诗人,是未被世间公认的立法者。”[13]他和华兹华斯一道,都把抨击理性过度干预艺术家的生活,束缚人的精神的自由发展,视作浪漫主义者的人生使命。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不难看出,浪漫主义者的艺术表现论,就是通过艺术形式把情感充分而强烈地表达出来,而且这样的思想观念在艺术界得以流行也并非一种偶然的现象。

可是,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流行过程中,它的问题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受到不少有识之士的批判和挖苦:假如艺术是表现,表现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艺术品的价值取决于它表现感情的强度,那么,最佳的艺术表现莫过于婴幼儿的哭闹。如果这样的推论成立,那么,这岂不是对现实中艺术表现行为的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