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乐起于何时?据古籍所载,在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等乐器。古人认为好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品性特征,强调每件乐器都是不可替代的。古人在演奏时也特别讲究音乐氛围。每每抚琴调弦,必定首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唯有如此,弹出的音韵才会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的深处回旋、激荡,绕梁三日,余味无穷。
可是很多人却不喜欢古典音乐,觉得“晦涩、难懂”,其实每种乐器都驾驭着演奏者与倾听者的思维,你只要安静地感受,就会被那种宁静祥和的气韵所感染,沉醉在超乎世外的境界中,直到曲终才能缓缓找回自己。由于古典音乐具有不可亵渎性,所以开始欣赏时可能会有一定的距离感。比如古琴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着中国乐器的深邃与高贵。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历史悠久的古琴就像一位能够包容一切的高人大士,优雅的音韵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琴音是模仿宇宙天籁的声音而成的,按照古人的说法是能够与神灵沟通的。因而“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瓠巴鼓瑟,飞鸟翔集,渊鱼出听”……
古琴还有很多优雅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海月清辉”“九霄环佩”“绿绮”。古琴的艺术表现力极为广阔,质感清越、古朴、圆浑,极富穿透力。比如清幽淡远的《平沙落雁》、温婉清纯的《梅花三弄》、悠然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激荡的《广陵散》、哀怨沉痛的《长门怨》等。
漂亮的箜篌是所有乐器中最特别的,它就像飘逸空灵、袅袅婷婷的上古佳人。而它的音色更显清亮圆润,内含一种悠扬之韵。渺然一曲《湘妃竹》传来,刹那间使人远离喧嚣尘烟,旷野的行云也会为之凝滞。《隋书·音乐志》中记载,箜篌来自西域,所以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它也是古代乐器中,唯一的一种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旋律的乐器。
“筝”,在春秋战国之际流行于秦,所以史称“秦筝”。东汉刘熙《释名》说:“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筝”这个名字,就是它发出的美丽声音。“筝”的音色明亮抒情,华丽而优美,常常用以表达行云流水的意境。《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的意境,任何乐器都无法像古筝展现得这样完美。古人曾用“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来形容古筝艺术那令人神弛的意境。(www.xing528.com)
洞箫,它是不是更像一位隐者?那声音仿佛飘自天外,总是超然忘我于月下松林、古泉幽涧。洞箫实际上就是汉代的羌笛,与竹笛外形相似,但竹笛的音质粗犷、高昂而又嘹亮,与幽深渺远的洞箫那超凡脱俗的音域是完全不一样的。王之焕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诗句,那种幽怨与惆怅的情绪力透纸背、绵长不绝,与洞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幽幽的禅味,也是竹笛很难表达的。《寒山僧踪》《深山禅林》,这类曲子是最适合用洞箫来演奏的,总是使人领悟到回归和出世的高深境界。
琵琶的线条和形态都很柔美,天生就是一位娴静古朴的女人模样,谁知在它的心中却仿佛埋藏着一股无可阻挡的气韵。琵琶的品性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英雄勇士。所以唯有它最能演绎像《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那样激荡的曲子,因为这种乐器的密度和强度,还有它嘈嘈切切不绝于耳的声音,总能使人绷紧了神经,甚至随时都担心着琴弦会不会断裂。但是在一般的场合与平常的心境中是不太适宜听这样的曲子的。
葫芦丝,它的外形几乎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就像一个天然去雕琢的女孩子,一如邻家少女般纯真无忧,却能给人纯美快乐而又亲切的感觉。这种乐器的节奏感特别强,音色也如它的形状,亲切朴实而动人心弦。它最能传达男女间那种纯洁的情爱,就好似云南那片美丽的山水发出的回声,美妙的音色多么像孔雀那绮丽多姿的羽屏。你听,《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位甜蜜柔情的小家碧玉在轻轻低吟;《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个婀娜清丽的浣纱女儿在小河边悄悄地浅唱心曲。如此浪漫迷人的音律,播放在清雅别致的小环境中,该是怎样的情调和韵味。
二胡,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者说二胡就像多灾多难的瞎子阿炳,也许更贴切一些。阿炳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也擅长瑟、笙、鼓和琵琶等多种乐器,可是他却因为二胡而被世人所认识和推崇。只要开始调弦,你便立刻能感觉到二胡的音律中有一种凄惨和悲凉的声音直透心底。这个带着悲剧性的乐器,似乎就是瞎子阿炳的化身,他的痛苦经历与二胡的品性是多么的相似!也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与二胡融合为一体。用二胡来泣诉《汉宫秋月》中宫女孤零的幽怨,与《二泉映月》里命运多蹇的劫难,都是清冷黑暗的长夜里孤愤之人寄托于音乐中的控诉。
埙,是所有的乐器中最令人无法言喻的一种东西。它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而它发出的声音也像是大地的呜咽,极度的荒凉而不着边际,仿佛是人类沉埋于千年之后的殉葬品,有着永远都倾诉不尽的感伤与幽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有着一种怀古的情愫,它似乎不属于尘世,似乎也不属于白天,甚至根本就不属于人类。或者说,它更像一个心有怨气的幽灵,因为你根本就无法分辨出它的声音到底是来自于何处,若远若近,那么缥缈,那么迷茫……表达《哀郢》的旷古、凄厉,表现《楚歌》的古朴、低沉,都非埙这种乐器莫属。《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埙的声音代表着立秋西风中的萧索,异常的冷静清幽。那种沉沉的哀怨常常会使人承受不了,所以也很少有人能去欣赏、去感受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