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受各个时代社会的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直接影响,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雕塑是各个时代人类的思想感情与人的审美观念的美丽结晶,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量和动物图腾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整个世界的过程,更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雕塑有三种基本的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作为雕塑的一种造型艺术手法,圆雕的应用范围极广,是一种最常见的雕塑形式。浮雕更适用于环境的装饰,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浮雕”则附属在建筑或者用具器物的平面上,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只有一面或两面可供观看。浮雕还可以分成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表现手法。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大多为神龛雕塑。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的高浮雕压缩小、起伏大,更接近圆雕、半圆雕。具有一定的起伏感的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更多地保持了建筑式的平面性。起伏微妙的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去掉了底板的浮雕,就是“透雕”,也叫“镂空雕”。把浮雕附着的平面去掉,就会产生变化多端的“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产生一种相互变化、转换的节奏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镂空雕,两面都是可以观赏的。
按照雕塑的功能,还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还有装饰性雕塑、陈列性雕塑以及功能性雕塑。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事件,或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物以及重要的人物的永久性纪念。主题性雕塑是为特定环境地点的建筑进行的主题说明,紧扣城市的环境和历史,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主旨。比如敦煌县城的标志性雕塑《反弹琵琶》,就是取材于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伎乐飞天像,展示了 “丝绸之路”特有的神韵和这座城市与莫高窟的密切联系。
在城市雕塑中,装饰性雕塑的数量比较大。因为这一类雕塑带给人轻松、欢快的享受,被称为“雕塑小品”。它可以小到生活用具,也可以大到街头雕塑。比如人们常说的园林小品,大多都是这类雕塑。相比之下,功能性雕塑是一种最实用的雕塑。它是将艺术与使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是你的“台灯座”,也可以是公共空间的“游乐场”,在生活中无所不在。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尺寸一般不大,却能够充分地表现作者独特的想法和感受,更适宜于展露个性,表达个人的艺术风格,为有才能的艺术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当然,现代雕塑艺术是相互渗透和不断发展的,所以雕塑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纪念性雕塑,同时也可能是装饰性雕塑,或者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同时也可能是陈列性雕塑,等等。
最有影响力的中西方雕塑,很多是铜制,比如罗丹的《思想者》《青铜时代》,还有《自由女神像》等。这些世界最顶尖的雕塑作品,还有中国的铜雕大师朱炳仁先生的雕塑作品,大都使用铜来制作,因为铜质更宜于表现色彩肌理的丰富性,而且可塑性强,规格也不受限制。基于这些原因,铜是很适宜做雕塑的。玉雕、木雕和石雕根本无法达到铜雕的艺术效果。玉雕因受着材料的限制,通常只能做很小的作品,木雕的工艺局限性很大,大型的室外雕塑也极其少见。
除以上几种材质的雕塑外,还有牙雕、骨雕、贝雕、漆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各种雕塑。现如今主流的雕塑材质,有铸铜雕塑、不锈钢雕塑、玻璃钢雕塑、砂岩雕塑、石材雕塑、水泥雕塑等。
石雕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世界石雕艺术在很早就开始发展了。石雕一般采用的是大理石、花岗石,比较适宜雕刻大型的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比较丰富,更适宜于制作小型石雕。根据石料的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不同,石雕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传统的方法,由个人独自完成构思、构图、造型之后,用简易测量定位的方法,就在石料上打格子取料,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接着就可以进行打石雕刻了。二是采用新的制作工艺,先做好泥塑,再翻成石膏像,然后把石膏像当作模特儿,最后刻成石雕像。(www.xing528.com)
作为雕塑中的一个种类,木雕在中国属于“民间工艺”。根雕也属于木雕,采用树瘤、竹根、树身、树根的自然形态进行雕刻的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之美,同时显示人的创造性的造型艺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要充分利用根材的天然纹理,比如节疤、凹凸、曲张、窟窿等殊姿异态,因此,根雕又称为“根艺”。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者几种技法同时并用。有的还要涂色施彩,用以美化和保护木质,使之经久耐用。由于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属于“精细木工”,所以是以雕刻材料为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工匠们一般都喜欢选用质地细密坚韧的树种,因为这样的质地制成的木雕不容易变形,比如楠木、紫檀、沉香、柏木,还有银杏、龙眼、樟木、红木等。
还有以象牙作为雕刻原材料的“牙雕”。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象牙的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所以非常怕酸,弱酸就可使它软化,遇到强酸就会被腐蚀。所以在雕刻时,要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变软后再用工具刀旋以精雕细琢,如此就会事半功倍。
骨雕是以骨骼作为载体的雕刻艺术。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陕西西乡县的何家湾曾经出土了骨雕人头像,距今已有6000多年,是中国目前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这个骨雕人头像的制作手法古朴、粗犷、神态憨厚庄重,五官位置也比较准确。在新石器时代,可想而知当时的雕琢工具必然是极其粗糙的。先民们却能够创造出如此古朴的雕塑作品,为中国骨雕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玉雕总称为玉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有玉佩出现,到了商朝,琢玉技艺更加成熟了。玉的质地细致、坚硬而又温润,有白如凝脂的白玉,也有碧绿苍翠的翡翠,色泽光洁可爱,最适合制作各种名贵饰品。由于玉石的质地非常坚硬,雕刀是刻不进去的,所以要采取琢磨的方法,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刚砂和水,根据作品的要求,细心地把多余的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