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五年(1382),蒙化彝族天摩牙九部火头(元末明初土司地区的基层官名)左禾积极归附,参与明军征讨大理段氏总管驻蒙化的高天惠部有功,次年被任命为蒙化州判官。明永乐三年(1405),升左禾为蒙化州知州,并准子孙世袭。是年,蒙化土官左禾在今巍山县城北门外蒙化州土城的基础上扩建蒙化州城,建土官衙门,范围包括今巍山县城拱辰楼以北的水坝街、日昇街以北的地区。明正统十三年(1448),明朝升蒙化州为府,左伽为三品掌印知府,左伽再次扩修蒙化府城和土知府衙门。扩修后的土知府衙门规模宏整,占地70多亩,四周筑有土城墙,墙厚4尺,中建左府衙门,分设大堂、二堂、三堂、主楼、关圣殿等5个大院。《蒙化志稿公署志》载:“其在城外西北隅者土知府署也,旧颇壮丽,与府署坪,同治庚午辛未间为贼所毁。”从此记述中,可知当时土知府衙门的建筑规模。在蒙化府土城内,至今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北社学、龙泉寺等古建筑物。蒙化土知府城已和蒙化卫城连成一片,为今巍山古城。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朝设立蒙化卫,实行屯田戍守,并在蒙化土知府城的东南部新建蒙化卫城。据《蒙化志稿》记载,新建的蒙化卫城“周回四里三分,计九百三十七丈,高二丈三尺二寸,厚二丈,砖垛石墙,垛头一千二百七十有七,垛眼四百三十。建四门,上树谯楼,东曰忠武,南曰迎熏,西曰威远,北曰拱辰。北楼高三层,可望全川;下环月城,备极坚固。城方如印、中建文笔楼为印柄”。后经历代多次修葺,更加雄伟壮丽。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开始,明朝在蒙化府增设判官、同知等流官,对蒙化府实行土流合治,蒙化卫城同时也作为流官的蒙化府城,并增建流官衙门,即今巍山县人民政府驻地。蒙化卫城五楼现存文笔楼和北门拱辰楼,北门古城楼依然高耸在二丈多高的砖石城墙上,楼体为二层(比初建时减了一层),高23.4米(从地面算起),长47.1米,宽24.6米,由28根粗可合抱的大圆柱支撑楼房,四面出厦,高大雄伟。南北两檐下分别悬挂着“魁雄六诏”“万里瞻天”的两块大匾,分别记载着巍山悠久的历史。作为“印柄”的文笔楼,又名星拱楼,原明代建筑已毁坏,现存城楼为清代杜文秀起义军重建,更有其历史价值和意义。文笔楼建造在砖石结构、成十字通道的城门洞上,楼高二层,四面开窗,南门两面有门,檐牙高挑,俊秀挺拔,因此也名凝秀楼。1994年,巍山古城北门拱辰楼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南诏镇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巍山古城航拍图(www.xing528.com)
蒙化古城,现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城中保留着明清建筑的大批古建筑群落,如玉皇阁、文华书院、东岳宫、文庙、文源亭、明伦堂、尊经阁、太阳宫、等觉寺等。这些古建筑物规模宏大,造型美观,结构合理严谨,出阁架斗,雕梁画栋,建艺精湛,是巍山古代文物中的瑰宝。城中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建筑的民居和街道,古城风貌完整,独具地方民族风格和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