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西南夷”的经营,在云南扩展其统治势力,曾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和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先后派蜀郡守李冰和常垵修筑僰道,此道从今四川宜宾经昭通达曲靖,再达滇池地区。因僰道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道宽仅五尺,史称“五尺道”,将云南“西南夷”各部落和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起来。西汉武帝时,又开通了以四川成都往西经今双流、新津、邛崃到雅安,向南经汉源,过越嶲到达西昌,再往南经会理进入云南的青岭(今大姚),然后西行,经弄栋(今姚安)、祥云到达巍山,由巍山再西行,经永昌(今保山)而出缅甸达印度的古道,这条古道史称“南方第二条丝绸之路”,简称“南方丝路”。汉武帝派遣司马相如略定“西南夷”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当时司马相如完成使命后报告汉武帝:“略定西夷、邛筰、冉駹、叶榆之后,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今大渡河和雅砻江),南至牂牁为檄,通零关道,桥孙水(今安宁河)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悦。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遣使者四路出求蜀身毒国道(今四川至印度),主要走的就是这条古道。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斩雍闿和讨伐高定走的也是这条古道。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征南中时,“亮由越嶲入,斩雍闿及高定元。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牁入。”这条古道东又与“五尺道”相连,成为自秦汉以来云南进入内地和通往缅甸、印度最早的古道。据文献记载,秦汉时期关中和今四川之间,四川和云南部分地区、云南西部和缅甸之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商人来往于途,络绎不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地区亲自看到经过身毒(今印度)运来的“蜀布”“邛竹杖”等中国物资,这些物资就是从四川,经云南滇西出缅甸,西经缅甸达印度运到大夏的。这条古道从四川西昌向西南进入滇西后必经巍山和博南(今永平),所以云南地方史籍又称滇西段为“博南古道”。巍山在西汉时为邪龙县,唐代时为南诏国的发祥地,元明清时为蒙化府,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巍山、南涧两县全境和祥云、弥渡、漾濞三县的部分或大部地区,是滇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第二条丝绸之路”由成都、西昌、会理进入云南后,再经云南的大姚、祥云、弥渡、巍山、永平、保山等地进入缅甸,再由缅甸到达印度、罗马等国家及欧洲;“五尺道”由四川宜宾进入昆明后,向西经楚雄、祥云、弥渡、也必须经巍山而出国。在滇缅公路未开通之前,从秦汉至清代,往滇西出缅甸走的都是这条古道。这条古道从东线进入巍山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从弥渡蒙化箐经隆庆关进入巍山,有两条古道可达缅甸,一条从境内的开南驿向西行,过永春桥,经西鼠街、牛街,再过漾濞江的犀牛渡口而达凤庆,经保山出缅甸;另一条从境内的开南驿向南行,过封川桥,经庙山、乐秋、公郎,再过澜沧江的神舟渡口而达云县,经临沧出缅甸。另一条经赵州(今凤仪)定西岭进入巍山北部的永建,经古渡庄、巡检、过阳瓜江,经金沙坪、上鼠街,过备溪江(今漾濞江)渡口而达漾濞的瓦厂,经永平,过澜沧江的兰津桥而达保山出缅甸。至今在巍山出境通往缅甸的这三条古道上还保存着多段完整的用石板或石条铺就的路面和多座古桥以及哨所驿站的地名。如隆庆关、沙滩哨、开南驿、古渡庄、马房厂、牛街哨、杉松哨、庙山哨、瓦房哨等驿站古地名和永春桥、封川桥、永济桥等古桥名以及古渡庄、犀牛渡、神舟渡等古渡口名称。
自唐宋以来,曾有袁滋、贾耽、杨慎、徐霞客等使者和名人出使南诏和巍山走的都是这条古道。抗日战争期间,到腾冲、龙陵和缅甸前线抗击日寇的大批部队都是从巍山出入境的。除上述博南古道要冲外,巍山还有东南和北两条古驿道,东南古驿道出县城向东南行,经瓦窑、梯坡寺、金顶庄、南涧、阿克新街、石洞寺、下鼠街去景东。思茅、车里(西双版纳)而达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家;北古驿道出县城向北行,经庙街、大仓、巡检、碗城村、瓦房哨,翻过分水岭垭口而到下关,再向北可去丽江、中甸和西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