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巍山史话:城市建制沿革及历史背景

巍山史话:城市建制沿革及历史背景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巍山最早的城市建制始于汉。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唐开元二十六年,从蒙舍川迁都到太和城,南诏国共传王位十三代,与唐朝相始终。后晋天福元年,段思平讨伐杨干真,建立大理国,蒙沿唐制,属大理国。明洪武十五年,沿袭元制为蒙化州,封彝族先民左禾为土州判官。清顺治十六年,清将铎尼平定云南,袭明制仍设为蒙化府。康熙六年,裁蒙化卫制,并归蒙化府。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0日,蒙化县人民政府成立。

巍山史话:城市建制沿革及历史背景

巍山最早的城市建制始于汉。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设邪龙县,隶属益州郡。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在滇西置永昌郡(今保山),巍山沿袭邪龙县,改属永昌郡。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平定云南后,在滇西洱河周围增设云南郡(治所在云南驿),巍山仍设邪龙县,改属云南郡,直至魏、晋南北朝(265—589)不变。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遣太平公史万岁自蜻蛉川(今永仁、大姚)渡西洱河,平西南夷,在巍山仍设邪龙县,属隋。

唐初,六诏兴起,巍山为蒙舍诏,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在南诏国250年的历史中,在巍山建都的时间,从细奴逻到四代王皮逻阁,历时8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至开元二十六年,即649—738),占整个王朝历史的三分之一以上,先建都蒙舍城,后又筑图城。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从蒙舍川迁都到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南诏国共传王位十三代,与唐朝相始终。后晋天福元年(936),段思平讨伐杨干真,建立大理国,蒙沿唐制,属大理国。大理国中期将蒙舍川改设开南县,后期改设蒙舍镇,统领原南诏开南节度地(今临沧市和普洱市的部分地区)。

南宋宝祐元年(1253),蒙哥汉命其弟忽必烈率兵攻陷大理,巍山归附忽必烈;蒙古元宪宗七年(1257),巍山设蒙舍千户所,隶大理上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立蒙化府;至元十四年(1278),升蒙化府为路;至元二十年(1283),降蒙化路为州,隶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沿袭元制为蒙化州,封彝族先民左禾为土州判官(后为土知府)。明正统年间,左禾的儿子左伽袭土知州职,率部参加明军“三征麓川”之役,战功卓著,于正统十三年(1448),升蒙化州为蒙化府,编户三十五里,以土司左伽为“土知府”,加设流官通判。

清顺治十六年(1659),清将铎尼平定云南,袭明制仍设为蒙化府。康熙五年(1666),裁蒙化卫千总。康熙六年(1667),裁蒙化卫制,并归蒙化府。清雍正七年(1729),把原属楚雄府的定边县(今南涧)划归蒙化府,在南涧设置南涧巡检司,隶蒙化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蒙化府为直隶厅。乾隆年间,蒙化以尚文敦礼、人才辈出而被清廷御封为“文献名邦”。清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率领回、汉、彝各族人民,自蒙化(今巍山)小围埂起兵,攻占大理,建立了起义政权,蒙化属起义政权管辖;清同治十二年(1873)起义失败后,重归清廷管辖。

南诏疆域图(www.xing528.com)

民国时期,巍山县仍然是云南省大县之一,且一直是管辖滇西一带的政治中心之一。民国三十一年(1942)10月,在蒙化县设立云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驻县城东北隅文华书院(原文华中学),辖蒙化、顺宁(今凤庆)、昌宁、缅宁(今临沧)、景东、云县、镇康、双江等8县和耿马设治局。专署主管辖县、局内的役政、粮食、民政、田赋、财政、建设教育、司法、警政、交通社会、合作等工作,并考察各县、局长,定期向省政府和省主席报告工作和反映情况。民国三十七年(1948)12月,第五区专员公署和大理合并成立云南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随之移驻大理,直至12月9日,云南宣布和平起义后撤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0日,蒙化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3月,中共滇西地委为了加强对滇西各县的领导,在此设置“中共蒙化地区工作委员会”和“滇西人民行政专员分署蒙化办事处”。1954年6月,报中央内务部批准,蒙化县改为巍山县。1956年11月,撤销巍山县,县境中部和南部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北部成立永建回族自治县;1958年10月,巍山、永建两县合并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961年9月,划出县境南片成立南涧县。

巍山县辖南诏、庙街、大仓、永建4镇和巍宝山、紫金、马鞍山、五印、牛街、青华6乡,83个村(居)民委员会,有822个村民小组1153个自然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