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的号召,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边疆经受锻炼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1969年,红桥区委、区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积极部署,组织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大知识青年把他们锻炼成长的地方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有些知识青年把年轻宝贵的生命也贡献给了“第二故乡”。1971年6月29日因抢救井下战友不幸牺牲,年仅21岁。

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各民族人民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边疆经受锻炼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此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1969年,红桥区委、区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积极部署,组织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年有23553人去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郊区以及回原籍农村参加建设。比1968年去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3988人,增加了5.9倍。1970年去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的有5952人;1971年我区无下乡任务;1972年去河北省有289人;1973年去河北省武清县,天津各农场和郊区的有3840人;1974年去河北、黑龙江、吉林的有5101人;1975年去河北省的有2249人;1976年去天津各农场、郊区和回原籍农村的有3184人;1977年去河北省和回原籍农村的有6122人;1978年我区无下乡任务;1979年去农村的有158人,以上累计有54440名知识青年去农村参加建设。

这个阶段,有严重失误:第一,在下乡政策上,搞了一刀切。主要发生在1968年和1969年,不管本人条件和家庭情况如何,统统动员下乡,采取了晚上办班,拨“钉子户”、搞“连锅端”的强制性做法。第二,在安置去向上,有一段时间过分强调扎根农村分散插队,实际上有些贫穷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致使部分插队知识青年长期生活不能自给,反靠家庭补贴、负担沉重。第三,在管理教育上,少数安置地区管理教育跟不上,方法生硬、作风粗劣,使不少下乡知青受到种种磨难,有些人因工、因病致残,或因冤假错案和受迫害造成严重后果。我区女知青在1970年到1975年,被当地坏干部、坏社员奸污的有33人,遭猥亵和通婚的11人。红桥区政府得知后,非常重视,立即责成区知青办公室到受害女知青所在地,找当地党委和法院反映情况,引起他们的重视,当地法院依法制裁了这些败类,讨回了公道,为受害女知青伸了冤雪了恨,起到了维护知青安全的作用。这一阶段虽有严重失误,但知识青年到农村,到边疆去,“好儿女志在四方”的精神是应该提倡和赞扬的,广大知青在建设农村、建设边疆的事业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受到的磨炼也是很大的。这批知识青年在农业生产建设兵团,是农垦战线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在农村插队落户,给广大农村以劳动力的支援,他们拜农民为师,艰苦创业,认真学习农业技术,是农村整个社会力量中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给农村以文化科学的支援,活跃了农村文化娱乐生活,促进了农业科普和卫生知识的普及。据了解1974年至1976年期间,我区许多先进知识青年,加入共产党共青团;有近3400余人成长为各生产建设兵团师、团、营、连,以及农村县(旗)、区、公社和生产大队等领导班子的成员。在这些干部中,确有一大批人干得相当出色,为迅速发展农村经济,改变落后面貌展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并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农民心中留下了一块块永不忘怀的丰碑。广大知识青年把他们锻炼成长的地方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有些知识青年把年轻宝贵的生命也贡献给了“第二故乡”。我区有几位知青的先进事迹就很感人。使我永远不能忘记。

李殿强,天津3中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0月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高机连担任副班长。1970年8月7日,是他公休日。早晨,他把种马棚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他到木工房和战友谈心时看到门口几根突出来的椽子容易碰伤人,就用锯锯得整整齐齐。下午,他去喂种马并给种马挂掌。快开饭了,他帮炊事班赶马车去拉菜。返回途中,马车刚走进街口,辕马突然受惊,拉着车向前飞奔。大街上人来人往,如果马车不停下就会撞着不少人。在这危险关头,他奋不顾身扑上去,两手紧紧拉着缰绳,发疯似的马把他甩出两米多远。这时,他发现前面路边站着几个背书包的小学生,便大声喊道:“快让开,快闪开!”又虎身向惊马扑去,惊马狂奔,他被拖出20来米远,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紧紧拖住马笼头,拚尽全身气力猛向后拉马头,车速减慢了,事故避免了。可是他却被车撞倒,车轮从他身上压过……。他牺牲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党委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兵团政治部授予他烈士称号,号召全体指战员、职工家属向他学习。李殿强被当地群众誉为刘英俊式的英雄

孙连华,天津5中初中毕业生。1968年9月下乡,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5营政治干事。1970年春末的一天下午,兴凯湖沼泽地的一片大草甸子突然起火。当时,他执行任务路过此地,立即和边防战士、兵团战士一起投入灭火战斗,冒着生命危险向火海冲去。在熊熊的烈火中,他脱下上衣,用树枝奋力扑火,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在返回连队驻地途中,路过一片沼泽地时,已经是茫茫黑夜,饥饿、寒冷、疲劳、伤痛使他陷入深深的泥淖中,走完了他年轻人生旅途中最后一段路程。孙连华牺牲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各地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www.xing528.com)

刘学文,天津40中学(现天津市民族中学)学生。1968年10月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2营十三连任木工班班长。1975年6月8日上午,北京知识青年黄喜阳下井修理水泵,因为缺氧,昏迷在井下。刘闻讯赶到现场,向领导恳求:“我是共产党员,我下井去救。”领导同意后,他奋不顾身地下井抢救战友。因井深下面严重缺氧,他把战友救上来,自己却落水牺牲。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和天津市委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张世常,天津市第62中学68届毕业生,1969年下乡,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士。1971年6月29日因抢救井下战友不幸牺牲,年仅21岁。被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天津市委批准为革命烈士,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现追认为中共党员,并荣记二等功。

除以上几位革命烈士外,下乡的知识青年中还有的在农村为农民拉煤装车遭遇煤垛塌方,被砸身亡;有的放马、喂马,骑马时摔成重伤,医治无效身亡;有的为农民在电线杆上修理作业,触电身亡;有的为集体出海打渔不幸落海身亡;有的为大队赶马车拉货从车上摔下身亡。……这些人虽然没被批准为烈士,但他们也是因公殉职的,是为农村建设、生产队集体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区因公殉职的知识青年共有34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