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体西用:中国通史成语

中体西用:中国通史成语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清末洋务派的治国理政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清朝官员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非常流行,但他是在清传统体制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的,其宗旨是为“中学”巩固地盘,以便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也就是封建的体制。后来,王韬、郑观应、郑宣诸人加以引申发挥,归纳为“中体西用”。一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社会一句流行语。

中体西用:中国通史成语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清末洋务派的治国理政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此语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使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深感兴办洋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即所谓的“自强”。但是这些人又不想去推翻甚至触动延续数千年的封建体制。

咸丰十一年(1861年),经常出入“夷场”早识时务的知识型实业家冯桂芬道出了一句名言:“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谈》)此言一出,马上获得了相当广泛的认同。在洋务派看来,“中体”之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用”之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根基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中学和西学之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当时整个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学术界几乎都参与了这个大论战。清朝官员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非常流行,但他是在清传统体制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的,其宗旨是为“中学”巩固地盘,以便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也就是封建的体制。这跟最早冯桂芬提出的“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是不尽相同的,冯桂芬是反对“中学”独占,认为应让出地盘发展科学技术。(www.xing528.com)

冯桂芬是近代第一个提出用西学辅接中学的人,即一方面要守护落后甚至反动的“中学”,另一方面要接纳先进的、船坚炮利的“西学”。后来,王韬、郑观应、郑宣诸人加以引申发挥,归纳为“中体西用”。一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社会一句流行语。洋务派以此为宗旨兴办军事工业为主体的洋务。而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以事实证明了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代表社会最底层利益的义和团,激于义愤,发动反对外来势力,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他们提出了这样的救国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