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是最小的钱值单位。一文不值,指的是最起码的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语出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张伯行与于成龙同时代,被世人尊称为“江南第一清官”。他曾写过一篇《禁止馈送檄》,其中写道:“一丝一粒,都是我的名节;一厘一毫,都是百姓的脂膏。宽一分,百姓得到的恩惠却不止一分;收一文,我的为人就一文不值。”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南巡江宁,经明察暗访,得知张伯行“居官甚清”,就大加褒奖,并提升其为江苏巡抚。当时的江南总督是满人噶礼,是个很张扬的角色,就多次向康熙告御状,要求把张伯行调离。康熙考虑再三,把张伯行留下,而革去了噶礼的江南总督一职。康熙把张伯行找来,当面对他说:“将来你官做得好,天下人会认为朕是个明君。你若贪赃枉法,天下人会笑朕不识人。”张伯行回答:“我若贪赃枉法,我就是个一文不值的人了!”(www.xing528.com)
张伯行的家乡仪封地处黄河南岸,水患频发。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连续下暴雨,迅猛的洪水冲开了仪封城北关堤坝,洪水向城内袭来。张伯行当时正在家为父丧守孝,当此危难之时,便挺身而出,马上招募当地百姓,找来大量布袋装上沙土填塞决口,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惨剧。这事传到巡视水患的河道总督那里,就上疏推荐他治黄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帝下旨命张伯行督修黄河南岸堤两百余里。他悉心于河务,连续三年,一直战斗在治河的第一线,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他还向朝廷提出了综合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设想方案,“宜蓄者蓄之,宜泄者泄之”,认为只要“蓄”、“泄”得宜,水患是可以转为水利的。在治水中,他不贪百姓的“一厘一毫”,表现出了其高贵的人格精神。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为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名胜趵突泉题了别具深意的如此四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