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察吏安民:康熙帝的治国之道

察吏安民:康熙帝的治国之道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察吏安民,指明察官吏,以安定民生。“察吏安民”是康熙帝巡视四方的根本目的,他明确指出,“官吏之贤否,民生休戚所关”,“吏不廉,则民生不安”,特别强调:“封疆大臣,以察吏安民为第一要务。必须端本澄源,抚绥化导,使休养生息。吾民如等衽席,斯不负国家倚任之重。将此并谕督臣知之。”还表示自己的出游“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这样频频外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他一再所说的“周览民情,察访吏治”。

察吏安民,指明察官吏,以安定民生。语出《康熙起居注》。

“察吏安民”是康熙帝巡视四方的根本目的,他明确指出,“官吏之贤否,民生休戚所关”,“吏不廉,则民生不安”,特别强调:“封疆大臣,以察吏安民为第一要务。必须端本澄源,抚绥化导,使休养生息。吾民如等衽席,斯不负国家倚任之重。将此并谕督臣知之。”还表示自己的出游“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康熙起居注》)

康熙十年(1671年),已经18岁的康熙帝即开始巡视活动。九月初三他由北京出发,东巡盛京、吉林,告祭祖灵,于十一月初三返京,历时两个月整。不久爆发了吴三桂叛乱事件,康熙帝已经在巡视中充分掌握了吴三桂的种种行状,因此切实把持了平叛的主动权。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平叛成功后,康熙继续巡视全国各地,他说:“古人之君,居于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者多,朕于各处巡行,因目击之故,知之甚确。”(《康熙起居注》)(www.xing528.com)

据统计,自康熙二十年到康熙六十一年的四十二年中,康熙帝一共先后出巡129次,平均每年出巡3次还多,共计出巡时间为6590天,平均每次出巡时间为51天。其中出巡时间最长的一次为184天,即康熙五十六年四月十七日至十月二十日到热河避暑、行围、慰劳蒙古人等活动。最短的一次只有五天,即同年的三月二十七日到四月初一到京郊巡视河西务河堤。四十二年中,一年平均出巡地方的时间有155天,即每年平均有五个多月在巡视之中,巡视的地区遍及热河、直隶、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宁夏、吉林等地,还有六次是巡视江南。这样频频外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他一再所说的“周览民情,察访吏治”。

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巡访四方就是要发现贪婪者加以严惩,发现廉洁者加以奖励,要旨在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