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水推舟,指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语出《平定三逆方略》卷一。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三藩中的平南王尚可喜感受到来自中央的某种压力,“主动”申请撤藩,要求允许他“归老辽东”。康熙认为,这是个绝佳的机会,“顺水推舟,迅即批准”。(《平定三逆方略》卷一)不仅批准平南王尚可喜撤藩,还“同意”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吴三桂撤藩。
康熙这一“顺水推舟”的做法,打出的是统一国家的旗帜,在舆论上占了先机,使实力雄厚、早有反意的吴三桂处境十分尴尬。(www.xing528.com)
在舆论压力下,吴三桂一面表示愿意撤藩,一面积极准备起兵。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公开举兵叛清,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向北进军。康熙为了国家的统一,坚决予以镇压。这场战争打得很艰苦,历时八年之久,大略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康熙十二年到十四年是吴三桂的战略进攻时期,在多个战场上吴三桂取得了胜利。从康熙十五年到康熙十七年八月,是战争相持期。康熙调集全国人力物力终于顶住了吴三桂军队的攻势,使原先跟吴三桂一起谋反的将领投诚于清。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病死,这是一个转折点,从此清军大规模反击,吴军全线溃败。康熙二十年二月,三路清军攻入吴三桂的老巢云南,最终会师于昆明,经八个月的围困,昆明城破,吴军降,吴三桂之子自杀,其党羽也一网打尽。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得以平息。
康熙是个有远见卓识的帝王,他清楚地知道,要坐稳江山,从根本上说还是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受苦和受害最深重的是四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发布政令,允许楚人到“民少而荒地多”的川地去定居开发。可以说,康熙帝的这一大手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中国的经济格局。此举史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