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皇太极登位后的治国之道:重视安抚汉民的重要性

皇太极登位后的治国之道:重视安抚汉民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国之要,莫先安民”,这是皇太极登位后提出对汉官和汉民安抚的治国理政方略。他对父亲长期以来执行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删除了一些错误政策,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总方略。他这里的“安民”,不是泛泛而谈,主要专指的是安汉民。只有此令发布后仍然执迷不悟的,抓获后才处死。皇太极见其有智能,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参与机要。又兴兵朝鲜,迫使朝鲜国王签订了城下之盟。另一方面又在治国理政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皇太极登位后的治国之道:重视安抚汉民的重要性

“治国之要,莫先安民”,这是皇太极登位后提出对汉官和汉民安抚的治国理政方略。语出《清太宗实录》卷一。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二十七日,努尔哈赤宁远兵败撤退,二月九日回到沈阳,八月十一日在沈阳城外突发背疽与世长辞,终年68岁。九月一日,正当盛年(35岁)的其子皇太极继位。他对父亲长期以来执行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删除了一些错误政策,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总方略。他这里的“安民”,不是泛泛而谈,主要专指的是安汉民。在他即位后的第四天就下一道新令:“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令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嗣后惟已经在逃,而被缉获者,论死。其未行者,虽首告亦不论。”(《清太宗实录》卷一)

应当说,这是一道对汉民极宽大为怀的政令,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治国理念,实行“满汉别居”政策,缓和了满汉矛盾。对汉官和汉民,以前有过潜逃行为的,有过与奸细往来行为的,如果有人举报,也“概置不论”,不加追究。只有此令发布后仍然执迷不悟的,抓获后才处死。(www.xing528.com)

这是政策上的极大调整。这项新令对以前被迫逃亡的汉官和汉民一律赦免,扭转了努尔哈赤以“叛逃”“间谍”为名的滥杀政策。他还对汉官取优礼政策。有位叫范文程的汉官在后金政权中当章京(清代武官的统称)。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是清初文臣之首。皇太极见其有智能,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参与机要。每议及军政大事,皇太极总要问:“范章京知道吗?”诸大臣上奏如有不妥之处,皇太极便问:“何不与范章京商议?”奏事大臣如回答“范章京已经同意”,皇太极就不再追问,指示依奏处理。在生活上,皇太极也给范文程多方关照,请他吃饭是常事。有一次,皇太极请范文程吃饭,看到满桌“殊方珍味”,范想到自己老父未曾吃过这样的好菜,故迟迟不下筷。皇太极一看心中就明白了,当即把桌上的菜分一半送去让范父吃。这样的事不只让范文程感动,也使广大汉官定心。

皇太极深知,成吉思汗重点是以武开国。没有武功,军威不壮,就不能创业建国,也不能定国安邦。皇太极即位的最初几年,还是把武力进攻放在首位。即位那年,遣大贝勒代善等九位贝勒出征蒙古,扫除了漠南蒙古的分裂势力。又兴兵朝鲜,迫使朝鲜国王签订了城下之盟。这样,基本上改变了四面受敌的困境。天聪三年(1629年),一面是大举进军关内,历时五月,突破长城,千里奔袭,直指明都北京。另一方面又在治国理政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