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其意说封侯并不是我的意愿,只是盼望四海平静,没有事端。明代中叶以降,国力衰弱,海防空虚,倭寇的侵袭日甚一日。17岁的戚继光就此承袭了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开始了长达45年的抗倭戎马生涯。这时,他的心中是十分激动的,他在一部兵书上题下了这样两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而海瑞却从不随波逐流,严于律己,并永远站在民众一边。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其意说封侯并不是我的意愿,只是盼望四海平静,没有事端。语出戚继光《止止堂集》。

明代中叶以降,国力衰弱,海防空虚,倭寇的侵袭日甚一日。世代在登州(今山东蓬莱)一带为国守卫祖国海防的戚家人深感到自己肩头担子的沉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身患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火速让戚继光进京办理袭职手续。还没等到戚继光回归,其父就与世长辞了。17岁的戚继光就此承袭了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开始了长达45年的抗倭戎马生涯。这时,他的心中是十分激动的,他在一部兵书上题下了这样两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止止堂集》)

一开始与倭寇几次交手,发现自己手里的这支军队缺乏严格训练,士兵素质差,战斗力不强,难以抵御武器精良、剽悍勇狠的倭寇。于是他向上级多次提出了《练兵议》。在调任东南沿海的浙江都司佥事后,他“诚得浙士三千人,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他奉命率军到台州防倭寇,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功屡建于浙东,名亦闻于海外”。第二年,即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继光正式在义乌募兵,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政治军事的训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家军”。这支部队建立不久,倭寇就驾百艘倭船,并将士一二万人来犯,“戚家军”以一千五百人歼灭了敌二千五百余人,击沉倭船五十余艘,取得了全胜。后来戚家军又急赴福建、广东抗倭,都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广大民众是拥护戚家军的,称“戚家军号令金石,秋毫无犯,民乃以手加额曰:‘今日始见仁者之师矣!’”(www.xing528.com)

海瑞(1514—1587年)一生亲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当时政治污浊,风气大坏。而海瑞却从不随波逐流,严于律己,并永远站在民众一边。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去淳安县当知县,到任后,他清廉自持,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为的是实现这样的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