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虽安,不可忘危”,指天下虽然太平,但不可忘掉战争准备,不然,必定危险,意为居安思危。语出《明史·成祖本纪》。
明成祖朱棣可称得上是个有为之君。在他在位的二十二年间,天下基本太平,可说是到达了明朝的鼎盛期。他维护了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君主专制政体,不设丞相,实行内阁制,让内阁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作为皇帝,他总体上比较清醒,而且能居安思危,体察民情,俭朴勤政。他说:“天下虽安,不可忘危。故小事必谨。小事不谨,将至大患。小过不改,积之将至大坏,皆致危之道也。”(《明史·成祖本纪》)
明成祖的勤政是出了名的。据说,他“四鼓以兴,衣冠静坐”。四更就起身办理朝政了,“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把臣子们呈上来的奏章再认真看一遍,分清轻重缓急,相宜办理。一般帝王是每天一朝会诸臣,可是明成祖不一样,他坚持每天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尽量把每天急着要办的事办完、办妥。在明成祖看来,宫外事重要,宫中事同样重要,因此他还坚持每天过问一下宫中事,而“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尝敢自暇逸。”(www.xing528.com)
明成祖朱棣对于民情也十分关注。他曾经对臣子说:“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虽微细事不敢怠慢。盖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国。”他每天在宫中秉烛夜坐,披阅州郡民籍。当他听到河南数处蝗旱成灾时,心中很不安宁,马上“遣使省视,不绝于道”,说明他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使者,有的负责物质上的资助,有的负责防病治病,有的负责消除病虫灾。直到听到那里的百姓过上了平安日子,他的心才定下来。
朱棣以武力得天下,得天下后又以锐意标榜文治著称。在这点上,他是身体力行,带头读书,不读完一定量的书绝不歇息。永乐元年(1403年)他刚登上帝位,就组织大批人马“广采天下书籍”,准备编纂一部特大型的书籍。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编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类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