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民水火,意指把民众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语出《明史·太祖本纪》。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北伐中原令下。朱元璋与鄂国公常遇春商量:“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明史·太祖本纪》)意思是说,现在北伐在即,怎样才能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常遇春大约没有很好地听懂朱元璋的话,轻描淡写地回答:“现在我们手里有大军百万,战胜元军犹势如破竹一般。”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回答很不满意,直接提出了拯民水火的方略。
朱元璋的所谓“拯民水火”,有两大方略:
其一,“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掠子女”。这是朱元璋提出的著名的攻城略地“五勿”。这“五勿”都是针对民众利益的,从民众的生活到民众的生产,以及人身安全,都要加以保护。有了这“五勿”,这支军队就成了爱民护民的仁义之师。(www.xing528.com)
其二,对原先是压迫民族的蒙古人与色目人如何正确处置?如果以牙还牙,那势必增大矛盾。对此,朱元璋有清醒的认识,他明确布告:“蒙古人、色目人凡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后来又一再重申:“蒙古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才能,一体擢用。”(《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这“无异”“一体”两个词,实际上把原先的压迫民族也拯救出了“水火”之中,这是何等宽厚!
政策是军队的生命线。朱元璋的北伐军雷厉风行,不到一年,就统一了全国。洪武元年(1368年)宣布建国,国号为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在文武百官的欢呼声中,在应天府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针对历史上“宰相权重”的弊端,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中书省,废宰相制,建立全新的统治政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