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同,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与苏轼是表兄弟。《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一种,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竹节间的距离也长。有一天,刮起了一阵狂风,眼看就要下一场暴雨,人们纷纷往家跑。坐在家里的文同就在这时,急忙戴上一顶草帽,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有个名叫晁补之的士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由此,“胸有成竹”,用以比喻熟练有把握,或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熟练有把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里讲了北宋画家文同的故事。
文同,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与苏轼是表兄弟。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文同的敬佩。《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一种,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竹节间的距离也长。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到熙宁十年(1077年),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他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常年不息地在竹林里面穿梭着。哪怕是三伏天气,烤得地面发烫,他照样出现在竹林里,对着刺眼的太阳光,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全然不顾。有一天,刮起了一阵狂风,眼看就要下一场暴雨,人们纷纷往家跑。坐在家里的文同就在这时,急忙戴上一顶草帽,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文同一心要看看风雨当中的竹子的变化,不避倾盆大雨,也不顾泥泞路滑,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经长年累月地对竹子做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的变化,包括颜色、姿势、粗细、形状、节叶等掌握得一清二楚。所以,文同画起竹子来,用不着画草图。有个名叫晁补之的士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由此,“胸有成竹”,用以比喻熟练有把握,或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www.xing528.com)
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被贬睦州。睦州是东汉高士严子陵的故乡。范仲淹游严子陵祠堂,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这一名篇,感慨于严先生品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