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语出《宋史·寇準传》。
寇準(961—1023年)是北宋时代敢于极言直谏的名臣。他奉诏言当时的边事,直披肝胆,无所顾忌,深得宋太宗的赏识,被任为枢密院直学士。史书上曾记述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準则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由于寇準敢于在上朝时把龙袍拉住了与太宗皇帝论理,后来就有了“宋代魏徵”的外号。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国认为大举进犯北宋的时机已到,由辽圣宗和萧太后亲率二十万大军南征。九月二十二日到达河北唐河,绕过定州,经祁州、深州、冀州、大名等地,一直深入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大有直扑宋王朝京师东京(今河南开封)之势。
大敌当前,宋廷一片惊恐。大臣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大臣陈尧叟主张迁都成都。宋真宗拿不定主意,问当时的宰相寇準。寇準彻底否定了临战迁都之说,认为主张迁都的人“罪可诛也”。他的主张是:“机不可失,宜趣驾。”(《宋史·寇準传》)“趣驾”就是起驾,也就是皇帝亲征的意思。在寇準看来,在国难深重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大驾亲征”,必能“将臣协和”,也必能激励万千百姓奋起,这实在是“机不可失”啊!(www.xing528.com)
听了寇準的一番话,宋真宗同意了。“帝尽以军事委準,準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正在此时,辽二十万大军的统帅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的强弩射中,顿时死去,辽军士气大减。这时河北各地军民听说真宗亲征又杀了敌军统帅,纷纷加入抗辽大军。辽圣宗和萧太后一看势头不对,下令撤军了。澶州之战以宋的胜利而告终。
在胜利的条件下,一意求和的宋真宗“密书请盟”,在寇準坚决反对无果的情况下,于景德元年(1004年)的十二月订立了澶渊之盟,史称屈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