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成语:扬一益二-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唐朝成语:扬一益二-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扬一益二,这个成语指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所以当时成语称“扬一益二”。在政治上太平无事的条件下,全国范围的经济大交融,不只富足了京华地区,也促成了地方上“扬一益二”格局的形成。

唐朝成语:扬一益二-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扬一益二,这个成语指唐朝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语出宋代洪迈《容斋随笔》。

长期的和平发展,使盛唐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峰。关中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当时关中人口大增,长安洛阳这些大都会的人口超过了百万大关。于是就要把大量的粮食、布匹以及日常用品从全国各地运送到京都地区来,促进了全国漕运业以至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所以当时成语称“扬一益二”。史称:“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宋洪迈《容斋随笔》)

盛唐时期,“是时海内富实”,具体的表现就是大一统的天下范围内的经济交流,而扬州和益州就是全国经济大交融中的两个热点。这里的“扬”指的是江南的扬州,这里的“益”指地处西南的蜀地的成都平原一带。以扬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不仅以租米、税布的形式供应北方,到了天宝二年(743年)还进一步把大量江淮的土贡(土特产贡品)运至京师。江淮之外,益州的财富也以“春彩”(开春时节的彩礼)的名义,每年运送到京师。如天宝末,益州的“春彩”一次运来关中的就达十余万匹之多。据说,从天宝末到至德初的数年间,就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三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运至“北库”。在政治上太平无事的条件下,全国范围的经济大交融,不只富足了京华地区,也促成了地方上“扬一益二”格局的形成。此言也就作为形容天下富裕的成语了。杜甫有一首《忆昔》诗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首诗大致上是写实的。开元盛世时,不只扬、益这样的大都会名盛一时,就是乡间“小邑”也十分兴旺了。盛唐富足的局面不只为国人称道,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人的眼球。(www.xing528.com)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有人进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除此之外,还有来自非洲和来自欧洲的朋友。盛唐时期的频繁的国际交往中,至少有七十余国的人士居于长安,通称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