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语出《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将武则天招入宫中,不久就拜为昭仪,为妃嫔中的第一级,位在皇后下。第二年,唐高宗废皇后王氏,改立武氏为后。武则天为皇后以后,一步步地开始登上最高权力。麟德元年(664年),也就是她入宫后的第十个年头,杀掉了一批反对她的人,她就开始把大唐的权力统统揽在自己的手中。想登位,可时机不成熟,她还是让高宗出面发号施令,可凡事得让她来做主。如何实施?当时有个全新的形式设计,每天上朝时出现在前台的仍然是唐高宗李治,名义上掌权的仍然是唐高宗,可是,“政无大小”,高宗都要回首听武后的声音后才敢宣谕,如一时决断不了的,也要在退朝后听取武后最后的裁决后,才敢向群臣宣告。《资治通鉴》唐高宗麟德元年有载:“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从此以后圣殿分为前后两部,中间有一垂帘相隔,帘前为前台,坐着的是皇上,帘后为后台,坐着的是皇后武则天,这叫“垂帘听政”。
这使高宗也感到特别没面子,曾一度想索性禅位于武后,让她正式临朝称制。但武后认为时机未到,又加上一些大臣的反对,高宗活着的时候,禅位之事始终悬而未决。
唐高宗一共在位34年,分两个阶段,而麟德元年(664年)是个分界线。之前的十四年,唐高宗是独立当政的。麟德以后的二十年间,武后干政,他就难以独立决断了。但是,总体而言,高宗时期不管是高宗亲政还是武后垂帘听政,其时的政治、经济都还是在较为迅速地向前发展的。(www.xing528.com)
在中国历史上,谁是“垂帘听政”开创者?有人以为是清末的慈禧太后。其实不然,应该是唐代高宗时期的皇后武则天。
高宗上元年间(674—676年),唐代的科举制度在隋代科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人参与时政的权力也进一步扩大,涌现出了一大批才俊之士。当朝的文化机构全都集中在宫城的北门,因之人们称这些才俊之士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