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瑞在得贤:中国通史中的治国关键

瑞在得贤:中国通史中的治国关键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瑞在得贤,指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人才。贞观二年,有官员报称:“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这是说,唐太宗常常讪笑隋炀帝的好祥瑞的举动,以为有了瑞祥上天就会给自己以好运。其实,哪里有什么祥瑞,真正的“瑞祥”是得到了治国理政的贤人。唐太宗的“瑞在得贤”不是说说罢了的,而是真心实意的。

瑞在得贤:中国通史中的治国关键

瑞在得贤,指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人才。语出《资治通鉴》唐贞观二年。

历代封建帝王都相信祥瑞,当有什么吉祥如意的征兆出现的时候,就大事张扬。这当然只是种迷信。可是,唐太宗对所谓“祥瑞”的理解与其他帝王似乎有点不一样。贞观二年(628年),有官员报称:“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资治通鉴》唐贞观二年)这是说,唐太宗常常讪笑隋炀帝的好祥瑞的举动,以为有了瑞祥上天就会给自己以好运。其实,哪里有什么祥瑞,真正的“瑞祥”是得到了治国理政的贤人。

这里不只批评了亡国之君隋炀帝,还批评了“好祥瑞”的左右群臣,使那些好搞迷信活动的大臣们讨了个大大的没趣。唐太宗一不做二不休,还“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把鹊巢毁了,还将白鹊放逐到野外去。在古代社会,这该要有多大的思想勇气啊!(www.xing528.com)

唐太宗的“瑞在得贤”不是说说罢了的,而是真心实意的。太宗用人,非以家派划线,而以是否贤才定取舍。贞观朝臣中,有关陇贵族长孙无忌、宇文士及、于志宁、李靖侯君集杜如晦等,还有江东世族萧禹、陈叔达、岑文本、虞世南、褚遂良等,还有山东旧族高士廉、房玄龄、王圭,还有山东庶族李勣、程知节、马周等,可谓五湖四海,一概以“得贤”为录用标准。

当政伊始,唐太宗想得很多的是,如何管理好各级官僚,尤其是都督、刺史、县令这样一些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地方官僚。办法有了。就是把这些地方长官的名字及其主要行状,写在自己办公处的屏风上,每天抽查数名,有疑问的马上派人实地考察。这种方法,可名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