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古代留存下来最值得中华儿女自豪的古建筑,除了横亘于北土的万里长城外,就是贯穿祖国大地南北的、长达5000里的大运河了。唐人把大运河视为“贯通南北”,继而又成语化为祖国的“南北大动脉”,实在是很贴切的。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一个系统工程。大业元年(605年),“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资治通鉴》)这段运河开凿以后,汴河由黄河流至雍丘一段,完全与旧日的汴河河道相同,但到达雍丘后就东流注入泗州的淮河了,这样一来南北的运输线大大缩短了。几乎在同时,隋炀帝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于扬子江”。这个工程也不小,全长有三百余里,河宽四十步,这一段运河后来定名为山阳渎。上面两项工程大致完成后,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又下诏开永济渠。“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这是诸段运河中工程最大的,工程进展到一半,男劳力不够了,又征附近州县的女劳力。这段运河后世称为北运河。隋炀帝于大业六年(610年)又开始建造江南运河。“敕穿江南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资治通鉴》)
大运河是公元7世纪初中国民众最伟大的杰作。仅仅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动员了六七百万人,付出了上百万人的生命代价,开凿了这条贯通南北、利国利民的大运河。大运河一次设计、一次施工、一次通航,沟通了海、河、淮、江、钱塘五大水系,贯穿了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六省,真正是伟大祖国的“南北大动脉”啊!大运河全长5000余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最具实用价值、最为雄伟的一条人工运河。除了永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功伟绩外,也应该要给运河开凿的大总管隋炀帝记上一功。(www.xing528.com)
隋王朝是建筑在270余年的长期分裂和混战的基础上的。隋文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据说,从开皇九年建国,到开皇十七年时已是“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了。这些表面的繁盛,也许是隋炀帝大动各类工程的动因。这当然也是隋亡的重要原因,世人称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