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肉糜”为肉粥,其意思是说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此为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后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语出《晋书·惠帝纪》。
元康七年(297年)某天,一些侍臣陪着司马衷在华林园游玩。忽然耳边传来一阵阵蛤蟆叫声,司马衷忽然莫名其妙地问随从:“从蛤蟆鸣叫的声音中,你们能分辨出哪是发自为官的蛤蟆,哪是发自为民的蛤蟆的吗?”随从们莫知所以,只能糊弄他:“在官地里叫的是蛤蟆中当官的,在民地里叫的是蛤蟆中当老百姓的。”如此昏聩痴顽的皇帝真让人哭笑不得。
司马衷当政那些年,灾情不断。永平元年(291年),也就是他当政的第一年,“京师地震”,死伤惨重。元康七年(297年)“秋七月,雍、梁州疫,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面对百姓的巨大苦难,当朝君王似乎是一无所知。有这样一则让人感到悲哀的故事:“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纪》)当时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有大臣在朝会时上书,说现在是民不聊生,连树皮草根也吃光了,大量的民众由此饿死。锦衣玉食的君王惠帝对“饿死”这个概念根本理解不了,就轻描淡写地说:“怎么会饿死呢?草根树皮吃光了,他们不会去吃肉糜吗?”连写史的史官也叹道:“其蒙蔽皆此类也!”如此昏庸皇帝,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正反映了西晋王朝整个朝廷的腐败没落。后世常以“何不食肉糜”比喻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困顿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www.xing528.com)
永平元年(291年)司马炎病死后司马衷继位(为惠帝)。一年后,贾后发动政变,杀人千余。在此后的十年中,属“贾后专政”时期,政局相对稳定。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起兵杀贾后,并在短时间内当政。从此天下大乱,演变成了破坏性极大的“八王之乱”。司马伦上台后,同谋者皆予以加官晋爵及封侯,其人难以计数。当时的官员帽顶上都戴有貂尾。封了那么多的高官,到哪儿去找那么多貂尾呢?有人想出了好办法,用狗尾替代嘛!称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