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上学无阶层,下学无势力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上学无阶层,下学无势力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其意是说,只要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无论是高品还是低品,都是由财势的强弱决定的。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上学无阶层,下学无势力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其意是说,只要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语出《晋书·刘毅传》。

把人的品位与家族身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历史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言,在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为九等(九品),供朝廷选用,名之为“九品官人法”。但是,由于那些评定士人等级的中正官可以说本身都是豪门,因此被视为“上品”的大多是豪门大族,到了晋、南北朝时期,所谓九品中正制完全成了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

这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历史掌故。武帝时期有位著名的直臣,名叫刘毅。有一次,君臣同游,武帝突然问刘毅:“你看我与汉代哪位皇帝相似?”旁边的群臣以为刘毅会将晋武与汉武相提并论,想不到刘毅却语出惊人地直言道:“陛下与汉代的桓、灵二帝差不多。”晋武帝这天的心情特别好,他大度地笑着说:“我消灭了吴国,统一了天下,为何说我像汉代的桓、灵二帝呢?这个评价是不是低了些?”刘毅一本正经地回答:“桓、灵时卖官盛行,卖得的钱入官库。陛下推行九品中正制,卖官买官更厉害,而且钱都进入了皇上及大臣的私囊中去了,这是不是事实?”听罢刘毅这一番话,晋武帝仰天大笑,说:“你说的是事实,但是你要弄清楚,在桓、灵之世皇上是听不到你这样的耿直之言的,今天我听到了,可见我与桓、灵还是很不相同的。”事实上,晋武帝时代的卖官制的盛行,正是九品中正制带来的。(www.xing528.com)

此后不多久,刘毅撰文大力批评九品中正制。称道:“今之中正,不精才实……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这是对“九品中正制”的最全面的批评。第一,所谓“九品中正制”完全是豪门的游戏。无论是高品还是低品,都是由财势的强弱决定的。第二,负责品评的“中正官”,表面看来道貌岸然,实际上“不精才实,务依党利”,又没有才干,又不懂得生活实际,只是在那里按党派的利益办事,到头来名为“中正”,实际上必然不“中”不“正”。第三,在品评九品过程中,充斥着种种社会丑恶现象——贿赂自通有之,计协登进有之,附托而达有之。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西晋武帝时代,世族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冲击,社会文化得以繁荣发展。当时有个叫左思的年轻人,出生于寒族之家,可是,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写出了惊世名著《三都赋》。作品面世后,世人争相传阅,风行一时,称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