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政权被曹魏消灭以后,孤悬东南的东吴王朝内乱不断,危机四伏。孙权一死,内部的争斗就愈演愈烈,四易其主后,最后大权落到了孙权的一个孙子末帝孙皓的手中。孙皓一登位,便大兴宫室,后宫的宫女逾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宫妃之最”。他豪华奢侈,肆意挥霍,国库为之一空。他听不得不同意见,极为残忍,甚至亲下毒药把忠臣毒死。朝中人人自危,多次发生了大臣背吴北投事件。孙皓把建业一带的家产败光后,甘露二年(266年)孙皓又强令迁都武昌。为了寻找借口,孙皓让那些有名望的方士编造并散布种种谣言,说什么建业宫一带于皇家不利,现在王气所在已移到武昌,必须迁都武昌。当时的朝廷人员和百姓都不愿迁武昌,孙皓就哄骗说:“还是武昌好,武昌鱼鲜美无比,食之长寿。”军民苦不堪言,当时流传的民谣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引自《三国志》中的《吴孙皓初童谣》)君臣、君民之间的矛盾尖锐到了极点。
民谣仅短短四句,却从中透露出了民众的苦难、怨恨和不平。尽管武昌有美鱼可烹食,有房屋可居住,但百姓宁愿到建业去,即使在那里只能饮水充饥,以至如履死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为什么呢?就因为武昌为孙皓所居,民众苦于暴政久矣,已不能共存于一处。显然,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建业曾是孙权的古都,民众向往建业,其实是怀念创业皇帝孙权。当时为了备战,孙权虽然也曾强赋厚税,然而他个人尚能自持节俭。在倡导发展农桑生产时,他不仅赞同陆凯开垦农田的命令,而且主动提出他和儿子们亲自受田耕种,“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民谣正是以向往建业、远避武昌这种直率的语言来谴责孙皓。以宁死而不愿留居武昌的激愤之声,揭露了当时“苛政猛虎”的血淋淋社会现实,控诉了孙皓集团的滔天罪恶,抗议了他们的胡作非为。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句成语生动地反映了民心向背。统治者自以为聪明,其实民心不可欺,孰是孰非,老百姓心中如明镜似的。(www.xing528.com)
到了此时,吴君孙皓的民心丧尽,灭吴的时机成熟了。太康元年(280年)初,晋武帝发兵二十万,分六路渡江南下。以前认为,在长江的诸多渡口,必有一场恶战。哪里知道,晋军到处,吴军望风而逃。正如征吴名将杜预所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