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有两大出人意料:一是弱小的曹操战胜了强大的袁绍,这是之前谁都没有想到过的。二是战争结束后曹操不咎既往,对写过叛降书的各式人等一律不加追究,让大家放心地团结一致向前走。史书上是这样记述的:“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当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袁绍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一股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它据于富饶而广阔的冀、并、幽、青四州,拥军数十万,战马万匹,准备一举消灭曹操。曹操只据有大河以南以许昌为中心的两个不大的州,总兵力不过一两万,能用于此次战役的“兵不满万”。这场仗能否打胜,不仅曹操属下的官僚与将士没信心,就是曹操自己也没多大把握。正是在这种曹操军事力量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一面是在曹操鼓动下,属下竭力投身于抗击袁绍进犯的战斗中,一面有相当部分曹营人士预先给自己留后路,通过种种关系给袁绍写降书,这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通过奇谋获胜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的由来。
谁都没有想到,曹操通过“斩颜良,诛文丑”的白马之役,通过“坚守不出”的防御战,通过“断乌巢粮道”,出其不意地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袁绍数十万大军最后逃出的只有“数百骑”。“绍众大溃”,最后连曹营不坚定分子的降书也落入曹操之手。(www.xing528.com)
在一般情况下,胜方的主将会细阅这些降书,证据查实以后,会一一加以严处,被处分者也无话可说。可曹操究竟是个非凡之人,他做出了非凡之举。面对一大堆降书,曹操长时间地沉默不语。一位谋士问:“将军,您将如何处置这些投降书和暗中通敌的人?”曹操反问一句:“你看呢?”那位谋士回答:“仔细查阅这些降书,对投降者要严加惩处。”这时的曹操却沉稳地用手指着那一大叠降书,只说出了三个字:“皆焚之!”那些紧随曹操的人不理解了,这正是辨明忠奸的好机会,怎么可以一焚了之呢?面对属下的质疑,曹操说出了一番谁都不会想到的道理来:“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魏氏春秋》)他是在明确告诉大家,面对袁绍那么强大的兵力,当时我曹操也不认为一定能自保取胜,况且广大的官兵将士呢?应该宽恕人家。
曹操多谋足智,始终保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一次在行军中,士兵既疲又渴,他灵机一动,宣布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可以解渴。士兵听到,口水直流,精神为之一振,后人论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