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武帝内欲多外施仁义-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汉武帝内欲多外施仁义-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是汉武帝政治统治的根本特点。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又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有一次,武帝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并说了一通“我欲施仁政于万民”之类冠冕堂皇的话,可是,心直口快的汲黯当面拆穿了汉武帝,他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汲黯其意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处死骄横的外甥昭平君,表明了他崇法的一面。

汉武帝内欲多外施仁义-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是武帝政治统治的根本特点。它的长处在于把“尊儒”与“尚法”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骨子里是将君王驭下的权术和法治作为根本的手段,而以儒术加以掩饰和装扮。语出《汉书·张冯汲郑传》。

此言是与汲黯对话中说出的。汲黯因为父亲高官而袭任官位。在孝景帝时,汲黯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为政严肃使人畏惧;同时他也敢于直言,讨得皇上的欢心。东越人互相殴打,皇上派汲黯去观察。汲黯还没到达那里,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又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汲黯回来报告说:“一家人不慎着了火,房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过了他,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吏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管大事,不苛细节。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治政,务求“无为而治”,弘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有一次,武帝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并说了一通“我欲施仁政于万民”之类冠冕堂皇的话,可是,心直口快的汲黯当面拆穿了汉武帝,他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汉书·张冯汲郑传》)汲黯其意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一时接受不了,怒气冲冲,变了脸色,马上罢朝。大家都为汲黯捏了一把汗,以为汲黯可能要倒大霉了。汲黯却说:“皇上任命公卿等辅佐的大臣,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退朝后,武帝却出人意料地对人说了那么一句悄悄话:“甚矣,汲黯之戆也!”武帝是说,汲黯这个“戆大”,说得太过分了,也就是说得太明白了。武帝心知肚明,汲黯说的是真话,而且点出了所谓的“独尊儒术”的真谛。

汉武的“尚法尊儒”国策,是造就大汉王朝百年繁荣的思想基石。(www.xing528.com)

汉武帝虽然主张“独尊儒术”,但本质上他绝不是一个“纯儒”,他是主张“儒法兼容”的。处死骄横的外甥昭平君,表明了他崇法的一面。无怪乎滑稽大家东方朔认为,汉武帝的“赏功不弃仇敌,罚罪不避骨肉”,能那样做,自然四海之内的百姓就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