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承秦制:明智的治国方略

汉承秦制:明智的治国方略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承秦制,指的是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可是,汉初的统治层十分的冷静,他们经过周密审慎的观察和思考之后,采取了明确的“汉承秦制”的治国方略。“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职官制度采取了秦制。为此,汉发展和坚持了秦的郡县制度,使其成为全国的基本的政区体制。“汉承秦制”,其本质上是对以往文化的清理、继承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抛弃。

汉承秦制:明智的治国方略

汉承秦制,指的是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语出《汉书·百官公卿表》。

秦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经过数年的楚汉之争,最后是汉赢得了政权。以汉代秦以后,一般人认为肯定要对秦建立的那一套制度实行大规模的调整。当时民众对“秦政”深恶而痛绝,新起的统治者为了顺应民意将秦的那一套统治方法全盘否定也说不定。可是,汉初的统治层十分的冷静,他们经过周密审慎的观察和思考之后,采取了明确的“汉承秦制”的治国方略。“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汉书·百官公卿表》)这里所谓“因循而不革”,就是“汉承秦制”。

秦创立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也有利于一致对付外侮,这与秦的暴政没有必然的联系。“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职官制度采取了秦制。在中央,在皇帝以下设置了十二个主要的朝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奉常(或名太常)、郎中令(或称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亦名为大行令、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或名大农令、大司农)、少府。十二个部门基本上把所要管理的领域都覆盖了。其二,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的、垂直的控制和领导,实行俸禄制,废除世袭制。为此,汉发展和坚持了秦的郡县制度,使其成为全国的基本的政区体制。由上而下实行行政编制:郡辖县,县辖乡(里、亭),再下面就是编户齐民的什伍,直至以家为单位的“户”。郡守、县长都由皇帝名义直接任免,实行上计制度,“上计”哪些呢?主要是户口、垦田、赋税,这是中央对地方考核的基本内容。(www.xing528.com)

“汉承秦制”,其本质上是对以往文化的清理、继承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抛弃。在传承中,“明简易”,把秦制中复杂化的东西简易化了。“随时宜”,把不合时宜的东西清理掉,再吸纳符合时宜的新东西。“温故而知新”,是孔子用在学习上的,汉初的统治者用在了吸纳秦制的好东西上,叫做“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汉书·百官公卿表》)

韩信一生的成败得失,都与萧何息息相关: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萧何荐韩信于刘邦,拜为大将军。汉高祖十年(前197年)有传闻说韩信谋反,吕后联合萧何拿下韩信,不经审讯,将其斩于长乐宫。由是俚语有这样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