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下》。
齐宣王在自己华美的行宫接见孟子,不无炫耀意味地问孟子:“你们这些君子也能像我那样享受如此欢乐吗?”孟子的回答很干脆:“当然有的,但是,我们的乐与忧是与你享受的不同的。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这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统治者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最后指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其意思是说,国君应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那是没有过的事。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快乐,是为了天下民众;忧虑,也是为了天下民众。像这样尽心为民的人,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在《孟子·梁惠王上》篇里孟子见梁惠王于沼上时已经谈到过“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的问题。孟子也曾与齐宣王两次讨论过“与民同乐”的问题。一次是在谈到欣赏音乐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只要能够做到与民同乐,无论是喜爱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另一次是在谈到王家园林的大小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如果与民同乐,向老百姓开放,王家园林再大(如周文王的园林方圆七十里),老百姓也不会嫌它大。如果不与民同乐,不准老百姓进入,王家园林再小(如齐宣王的园林方圆四十里),老百姓也会嫌它大。所以,这样看来,孟子多次与齐宣王讨论“与民同乐”的问题,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体现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思想。(www.xing528.com)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一千古名句,到了宋代,名相范仲淹将其发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忧乐观紧相连结的是生死观。一段时间,孟子常与兼治儒墨的告子一起讨论人性与人的生死问题。告子认为“人性无分于善与不善”,而孟子却坚持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生下来,心都是善的。从人性善出发,孟子坚持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